从“门当户对”谈起:论中国农村社会的择偶观(1950到1980年代)

时间:2022-12-30 11:2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门当户对”谈起:论中国农村社会的择偶观(1950

1980年代)

李飞龙

【期刊名称】《晋阳学刊》 【年(),期】2011(000)004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初期这段时间中,农村社会在择偶时主要会考虑到对方的阶级成分、老实程度、是否能干、家庭所在区域、家庭经济富裕程度、相貌等条件.应该说,虽然这一时期的“门当户对”已经没有象在封建社会盛行,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土壤,择偶时选择对方家庭条件仍旧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思维方式.其存在受到传统习惯的力量、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婚姻客观途径的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总页数】5(P33-37) 【作 者】李飞龙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阳550004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择偶观之门当户对的演变过程 [J], 董鑫

2.社会转型期门当户对择偶观的选择偏好——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剩女”现象浅 [J], 杨兴亮


3.社会学视角下对当代社会"门当户对"择偶观的再认识 [J], 韩琳琳 4.浅谈"门当户对"的择偶观 [J], 韩琳琳

5.中国农村青年婚姻的社会性意义——从"中国式逼婚"谈起 [J], 宓淑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80715d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