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戏》要见人情美看“会戏”能察乡风纯

时间:2023-04-21 20:3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社戏》要见人情美看“会戏”能察乡风纯

《社戏》是鲁迅先生众多作品中最富人情味的一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验为依据,蕴含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的乡风民俗。乡风民俗是一种处于流动状态的文化形式,主要在民众的口传心授中得以传承,并影响着一方人情世故的好与差,值得在教学中关注探究。

教学《社戏》时,笔者紧抓“我”看社戏的经过,引导学生真心体味了江南水乡人情的淳厚,再由江南水乡的“社戏”引申到陇原山乡的“会戏”,从而让学生感知了当地的民风习俗,让优秀的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释放更多正能量。

一、读《社戏》,品味语句见证人情美

在学生自主读感《社戏》全文后,笔者紧扣第四段“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和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两句,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我”为何第一盼望看戏?为何念念不忘“那夜似的好戏”呢?“那夜似的好戏”到底包涵着什么呢?

通过读析课文,发言交流,老师点评,学生明晰了“那夜似的好戏”既包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月夜、 “仙山楼阁”般的戏台、 “悠扬宛转”的横笛等美好的情境,更饱含着温馨、淳厚、和乐的人情之美。而“我”几十年念念不忘的该是当时的人情之美,这可从两方面印证。


一是孩子间纯真无邪的友情。“我”随母亲年年来到平桥村,“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这群亲密的伙伴在这“乐土”放牛,掘蚯蚓、钓虾,但钓得的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孩子们是多么好客,多么热情。“我”白天没能看成戏,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朋友讲戏,“我”不开口。于是,双喜等伙伴便撺掇成月夜看戏,“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看戏途中,“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这时时处处的关照多么让人留恋。“偷”罗汉豆之际,阿发在田间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把与朋友一起摘自家的豆说成“偷”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纯真与透亮!“我们的大得多呢”还包含着对自家罗汉豆的喜爱与夸赞,将这么好的豆与同伴一起分享,这又是多么的质朴与无私啊!

二是江南水乡实诚厚道的民风。“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在这近海的偏僻水乡,热情好客的不只是孩子们,而是全村庄的老老小小。他们虽然缺少文化,但却有着天地般的和气,自然一样的质朴与纯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有的只可能是内心的宁静,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看完戏的第二天,“我”睡到晌午才起来,这是心愿满足之后的轻快。下午去钓虾,“我”听到了最富人情味的对话。“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六一公公本来是质问双喜的,但当双喜承认“是的”并说是“请客”时,便立刻说“这是应该的”“我”答道豆“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897105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