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内卷”“佛系”“躺平”的现实画像

时间:2022-12-12 23:2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年轻人的“内卷”“佛系”“躺平”的现实画像

深入系统认识“内卷”“佛系”“躺平”需要对这三类现象进行具体分类。根据外部社会竞争性的强弱与个体内部幸福感的差异,“内卷”“佛系”“躺平” 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分,生发演变出不同类别的“内卷”“佛系”“躺平”。 1. 内卷

“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常用作“内卷化”,最初用于描述内部不断精细化的文化现象。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将其引入社会学领域,描述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种植的劳动投入,却因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后经由杜赞奇、黄宗智等人的运用,“内卷化”逐渐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020年,这一名词因某知名高校一学生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图片而意外走红网络,该学生被戏称为“卷王”,有关“内卷”的讨论风靡一时。与学术概念不同,日常语境中的“内卷”主要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中展开,经过社会舆论的发酵,各行各业都认为存在“内卷”现象,如职场内卷、养娃内卷等,“内卷”泛化现象严重。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分类,廓清其本质属性。

一是“享受型内卷”,是指群体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并乐在其中,这类群体往往能够较好地适应规则,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内卷”,可以保持理想状态下的动态平衡。“斜杠青年”是这类群体的代表性成员,他们掌握多元技能,拥有多重职业身份,敢于探索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游刃有余地兼顾好兴趣和事业,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多重价值。

二是“功利型内卷”,也是指群体自觉、主动地参与竞争,但不同于“享受型内卷”的是,他们更多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有明确的目的导向,这类群体渴望通过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是“裹挟型内卷”是指介于上面二者之间的自发、相对被动地盲从跟风,这类群体迫于生活、学习或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明知收效甚微却又无可奈何,出额外的成本却获得更差的体验。 2. 佛系

“佛系”一词在2017年末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借助自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和发酵。这一概念最初源于日本的“佛系男子”,后经由微信推文《第一批“90


后”已经出家了》席卷网络,获得部分青年的心理认同,最具代表性的“手捧莲花”表情包也随之受到青年人的青睐。青年群体以“佛系青年”自居,表达一种“都行,可以,无所谓”的人生态度,并由此衍生出“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等一系列新的话语表达。所谓“佛系”,指的是一种不争不抢、不喜不悲、甘于现状的处世方式,隐含着“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传 出“一切都可”的随性心态相较于“内卷”和“躺平”而言,自称“佛系”的群体更多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他们或是经过“内卷”的打击而深受挫败,选择接纳自己的平凡;或是感受到“内卷”带来的压力,试图以“佛系”的自嘲来舒缓焦虑、表达无奈。相较于“打鸡血”式的奋斗,“佛系青年”更愿意安于现状,维持现世安稳。这样看来,“佛系”已经初步具备了“躺平”的底色。 3. 躺平

2021年上半年,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意外走红网络,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很低的消费来维持生活,提出“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等观点,被网友称为“躺平学大师”,并受到不少青年的追捧。“躺平”这一网络流行语意指放弃拼命工作,退出各类竞争,主动降低生活欲望。作为青年文化中新的话语表达,“躺平学”一经出现,便在各大网络平台引发热烈讨论,“躺平就是放弃吗?”“年轻人是否应该躺平?”等问题层出不穷。“躺平”看似表面妥协,实则隐含着复杂的内在情绪,对这一现象应该进行分类解读。

一是“逃避式躺平”,是为了避世的主动躺平。这类群体降低自己的生活欲望,也不参与社会分工,以“出世”的姿态远离社会的压力和竞争。

二是“无奈式躺平”,是努力无望后的被动躺平。这类群体也曾努力拼搏,却发现无论多么努力都没办法改变现存境遇,不得已只能降低预期,给自己留下喘息的空间。

三是“自嘲式躺平”,是介于上面二者之间的一类群体。这类群体虽然嘴上高喊要“躺平”,实际上却没有放弃奋斗,更多是表达对无意义“内卷”的不满和反叛,以此来舒缓压力,调整心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1ac1b3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