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时间:2022-09-15 07:12: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湖,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妙。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相宜:正好合适。

【大意】

西湖晴天波光闪闪,非常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真像最美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俊美!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链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82c7e1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