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随笔 由孩子眼里三六九等的学科带来的启发 今天早饭,女儿突然感慨:“太好了!明天补周三的课〞。 我觉得很纳闷:补课还快乐? 就问她为什么。 她依旧掩饰不了内心的喜悦说:“明天有三门副课。〞 “副课?〞 听到上二年级的女儿说出这个词语我还是有些惊讶。 “你是听谁说过这词语的。〞 她说:“我也不了解。〞紧跟着,她又补充说:“听某某老师说过。〞 “那什么是副课?〞 “就是除了语文数学之外的课。〞 “那你觉得它们重要吗?〞 女儿弱弱的说不了解。其实透过她的眼神我感觉她心里是想着这些科目是不重要的。 我就顺势问她:“体育课上老师是不是要求你们要锻炼身体?是不是只有身体健康了我们才能做其他事情?〞 她肯定的点了点头。 “还有美术课,音乐课,它们能教我们发觉很多漂亮的东西。〞女儿更加认可我的话,不住的点头。 想起前两天提到的美术馆。我就跟女儿商量着周日去美术馆。她刚欣然容许,马上又否认。我问原因。 她说:“我还没学会画荷花呢!〞 我再次觉得很惊讶,不会画荷花和去美术馆有冲突吗?原来经过一番询问我才意识到她的意思是她画画不好,而美术馆里的作品在她的心里应该肯定都是画得很好的。而她心目中的好画作就是画得很像。突然间我的内心闪过一丝凉意,孩子的审美观,孩子鉴赏美的能力就如此简单?为何孩子心中画得好的画儿都肯定要很像呢?即便我不懂美术,但从大人的视角我也明白,绘画是分为很多种类型的。 我就引导她说:“好画儿不肯定都要画得像真的一样,它分为很多类型。〞看着上学的时间也到了,我就说:“也许等我们去了美术馆,你就会对什么是好画有自己更好地理解吧。〞 送她上学回来的路上我反复在思考我俩早饭的对话。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在苏州学习时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的那场精彩的讲座。在讲座中杨教授讲到了的几个问题引人深思:根底教育应该关注全部学科;学业质量评估严峻失衡;国民综合素养的要求达不到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合理有紧密关系…… 想想教授那一个个掷地有声、发人深思的问题,想想我与孩子的对话,回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教育方针提出来有几十年了,可再放眼中国教育有几所学校能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学校开设的学科哪一门学科重要还是不重要是怎么界定的?为什么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眼里就把它们分成三六九等了呢…… 再来看我教的学生,他们刚上高二就进行了文理分科,理科生对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学习根本止步,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也是寥寥无几。学生的知识体系在他未成年之前就变得如此不完善!在他们的人生中还有多少时间去集中接触、学习这些知识呢? 想起世纪之问,再联系那些在某些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大师们,比方像两院院士钱伟长教授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而其物理5分,化学和数学一共才考了20分,只是后来弃文从物,转学物理系;像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特意从事癌症研究,但他同时又是挪威科学和文学研究院的成员……其实还有很多的真正的大家大师们,他们的个人丰富的知识储藏相当,深厚的人生积淀为他们的学术推动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是残酷的,不了解我们的教育何时才不会再有三六九等的学科地位的划分,不了解何时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开展,但我们一直在期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09f5d8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