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垃圾分类:让意识养成习惯,让习惯成就素养 作者:李香玉 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34期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是我们不得不打的一场“家园保卫战”。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难点、痛点在哪里?如何通过“大手牵小手”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本刊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丛书主编曾刚。 记者: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新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目前收效如何? 曾刚:总体来看,上海垃圾分类初步取得了如下成效:第一,垃圾分类做法深入人心,市民响应热烈。垃圾分类成为上海市民的问候语和网络热词,甚至出现了诸如“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毒有害垃圾”等垃圾分类知识段子。据调查,上海市民老少争相践行,垃圾分类正确率已超过85%。第二,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垃圾危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上海湿垃圾分出量已达8200吨/日,相比2017年的日均分出量增加了1.3倍。湿垃圾日均清运量比6月增加了15%,可回收物增加了10%,干垃圾下降了11.7%。湿垃圾量大增,意味着需要进行焚烧填埋的垃圾量减少了,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根据垃圾分类实施首月“成绩单”,干垃圾焚烧炉渣率从19.63%降至17.17%,危险废弃物飞灰排放量从年初的2.53%降至1.77%,末端处置环节危废产生量明显降低。 记者:前不久,上海市质量协会公布垃圾分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上海市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突出,其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最强。对于“小手牵大手”这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方式您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曾刚:在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中,小学生功不可没,充分展示了“小手牵大手”思路的魅力。在中小学校园,上海市教育部门和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合作,开展“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系列主题活动,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小手牵大手”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边学边干,掌握丰富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回家督促长辈、邻居、亲朋好友进行正确的生活垃圾分类和投放。比如:举办“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我先行”专题培训;开展“处理一次家庭生活垃圾”实践活动;参观一个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争当一天生活垃圾处理小小志愿者;考察一家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厂;参加一次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等等。垃圾分类知识已被纳入上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也成为上海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的核心内容。这些做法为全面推行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25b3a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