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丝甘作蛹 名利浮云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教师必须不断培养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教育;教师;师德 25年前,有位社会学教授,曾叫他的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们毫无出头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在后续调查中惊奇地发现,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向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天能够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说:“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位教师虽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者,但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呢?是教师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176名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蜕变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这位教师的品性与修养。 1师德建设的内涵 古人云:“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可见,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无德不成师,德高才为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个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我国,最早把“教育”二字连在一起用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的解释不但阐明了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有自己的职业原则,或者说要有德,即教育是一个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完成知识和“善”的传达的过程。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唐代韩愈曾在《师说》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传授知识技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传道”的人师,教师的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必须受到严格的约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致知力行。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一面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跟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清华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其濡染观摩之教,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培养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若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令学生钦佩的人格魅力,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d0506d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