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戏剧之乡的起源 安庆是中国著名的戏曲之乡,自明末清初以来,这里诞生了两大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和徽剧。 有人说,不会唱黄梅戏,算不得真正的安庆人。此言不虚, 在安庆城乡,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哼几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18世纪后期在 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桐城县(现为桐城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 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 特点,被称为“桐城歌”或“黄梅歌”。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黄梅戏以其动人婉转的唱腔、醇厚甜润的韵味、清新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及载歌载舞的欢快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迅速崛起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享誉中外。 徽剧产生在皖南和安庆一带。徽剧的繁荣,对中国近代戏 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国剧“京剧”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乾隆年间,安庆四大徽班进京演出,深 受京城皇族及百姓的喜爱。四大徽班领袖安庆人程长庚将徽剧、 汉剧、昆曲、秦腔融为一体,使徽调逐渐演变为以西皮二簧唱腔为主体的京调,造就了新的剧种——京剧,程长庚因此被誉 为“京剧鼻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a9ff11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