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ě,旧读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苍,青。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赏析: 这首民歌,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创作背景: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08bd78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