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译文 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军中起舞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音乐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没有止境,欲理还乱,这时,秋天的月亮高高的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赏析 第二首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出了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但是,“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别情〞实在是最普遍的、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曲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强调别情之“旧〞,但这乐曲也并不是太乏味。“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曲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或是怨,或是叹,或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那么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可以有多种理解: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0d8ddc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