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时间:2022-03-19 10:15: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就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就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就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瞧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瞧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瞧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响之巨大,就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与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就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就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就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她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就是抒情,就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瞧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就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就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就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就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就是阳刚美的诗,还就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就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如豪放派代表人物李白写了不少美诗,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就是蓬蒿人”的豪迈洒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又有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婉约。

四、美在语言上。诗词就是语言的艺术,毫无文采就是个缺陷,诚如孔夫子所言:“言而无,行之不远”,也有人说“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大漠孤烟直”中的“直”,以及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与“闲”等等,都就是传诵不衰的嘉例。在诗词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上进行认真的推敲,以使作品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

五、古代诗人以诗言志,也就就是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思想观点。例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勇于追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然心境,展现出清幽明净、豪迈洒脱的境界。这些诗句无不使人坚定对理想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更为坚守内心的底线原则。

六、很多古典诗词不仅美在意境,而且富于哲理,意味深长。无情不成诗,无理不成诗。情随事发,理因情生,道理从实践中来,感情从实践中生,由于感情的发展,积累,升华,浓缩,一些诗人就创作出了富有哲理的诗句。大家普遍知道的当然就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句诗表明纯正的心念源自于圣贤之理的指导;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描述了在山水迂回曲折、扑朔迷离之中,出路何在总就是在不轻易间出现的,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会豁然开朗而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也喻指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思想境界升华后必然展现出的更高更广阔的空间;以及李白的《把酒问月》中也有这样一句哲理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表现了月亮永恒,人生短暂这个真理,所以才有最后一句的“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人生应及时行乐的道理。

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她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她胸怀开阔,爱憎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她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她的诗句句都能让我们瞧到她崇高的理想,宽阔的胸襟。在她身上我们能瞧到诸多中国诗词中的精华

中华诗词“以愉而至致,以悦而至美,以乐而至懿,以韵而至德”,因而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我们阅读中华诗词,既能享受到诗词的艺术美、意境美,也能品味到诗词的哲理美,思辨美。中华诗词刻录着中华民族命运的轨迹,历经生命的涅槃,岁月的砥砺,终于成为题旨鲜,语言生动,内容充实,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紧密结合现实,深切感悟生活,具有真挚情愫与崇高理想的千古名篇,成为被时代接纳并认同、被社会采集并融合、被人民喜爱并啜汲的不朽之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诗词所闪耀的文化灵光,技能内化我们的精神魂魄,改善我们的心智,又能外化我们的气质、行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读点中华诗词,可以使我们变得更优有知识一点,更智慧一点,认识更全面一点,修养更好一点,品格更高尚一点,精神境界更丰富一,说话更有文采一点。

诗词凝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人文精髓,它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林语堂曾说,“中国就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但她就是一个以诗歌为宗教的国家”,这其中也就便可瞧出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与重要性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39d8e5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