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的语义编码 教育科学学院 2010级应用心理学 王孝武 201041330145 短时记忆(简称STM)是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 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息的再编码。经实验表明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同时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那么语义编码是如何在短时记忆中工作的呢? 语义编码是一种与有意义相关的编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通道的特性。为了证实语义编码在短时记忆中的存在,Wickens等人采用了前摄抑制实验范式。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随后学习和回忆有干扰,前、后学习的材料越相似,干扰越大。而他们的实验的原理,就是通过前后学习材料的相似性造成的干扰,和不同材料的学习记忆效率的提高来证实语义编码的存在,这种现象又叫做前摄抑制的释放。 其具体实验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材料分为五组,分别为与水果相似程度渐渐不同的水果,蔬菜,花,肉,职业。然后安排五组被试分别进行实验一,二,三,四,观察分析结果。在被试进行任意一个实验时,首先给被试呈现实验一中的三个相关词组成的系列,(如香蕉、桃子、苹果),然后给被试进行20秒的数学计算,用来防止被试复述;之后回忆这三个词。然后以相同的流程完成实验二,三,四,实验材料共五个范畴(水果,蔬菜,花,肉,职业)的单词,控制条件为“水果”组。 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一到实验三的五个范畴中被试的回忆成绩逐步下降,表现出了明显的前摄抑制。而在实验四中,控制条件“水果”组,回忆成绩仍受前摄抑制的作用而下降,但其他各实验组的回忆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职业”组上升最为明显。Wickens将实验组回忆成绩上升的现象称为前摄抑制释放。 由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短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存在某种语义编码,因而其贮存也会受到前后材料的意义联系的影响。否则就不会在应用同一范畴刺激(控制组)时,出现强烈的前摄抑制,也不会在应用另一范畴刺激(实验组)时,出现前摄抑制释放。 Shulman(1970)在实验中发现,被试在对记忆过的单词进行视觉、语义或语音判断时,语义判断的平均反应时最长,词汇识别的平均反应时最短,两者的正确反应率都高于对探测词的语音判断。因此他们认为,被试在记忆这些单词时,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有效的单词信息。意义是信息的一种特征,他也可以为记忆编码服务。有些会使编码更快、更准确,因此,意义并不是词汇编码的必要特征,尽管它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 通过Wickens 与Shulman 的结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语义编码是一种抽象的,对刺激内部意义的解释,有思维活动的介入,属于比较高级心理活动的编码水平。短时记忆虽然以语音编码为主,但三种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961701eff9aef8941e06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