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青涩走向成熟作文推荐

时间:2023-03-11 16:0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长]从青涩走向成熟作文推荐

从青涩走向成熟作文推荐

世界上任何生命都是由清涩,渐渐地走向成熟的。其实清涩只是过程,成熟才是结果。然而精彩的却是过程!

春天,桃树枝头花蕾灿灿,舒展着青春的跃动,正芬芳出百般妖娆,招蜂引蝶。以期它们的谋介孕育新的生命。

当春日的阳光渐趋渐暖,酥软的风缓缓吹过,褪去了红颜的花瓣,轻轻地飘落在小溪的水面上,随波流去。仿拂于隔宿的早晨,碧绿碧绿的桃叶爬满枝条。就在相互交叉的绿叶之间,有一颗颗青色的细小球体,球体向外的顶端还连着没落尽的花蒂,就象新生婴儿刚刚剪断的脐。于是,它步入了青涩。

在以后的日子里,它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无需遮掩那份贪婪,尽情地吮吸着那份阳光的酣畅,和那份雨露的淋漓。

天空懂得大地的深情;五谷懂得泥土的温馨;桃树也懂得对雨露的感恩。如果没有来自天空阳光的怃育,如果没有来自大地的风调雨顺,它们何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何以从稚嫩趣向成熟,从青涩走向甜蜜?倘若不历经四季的洗礼,那么,它们的生命之果就不会五彩斑烂;倘若没有接受过风霜雨雪的博击,那么,它们的躯体中就会缺少一种坚实。它们都是自然中的生命。人也是。

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幼稚,也没有理由炫耀今天的老练,就象没有理由去呵责,绿叶丛中幼桃的青涩一样的没有理由!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我们呱呱落地的一天起,就注定要走完这个过程——从青涩到成熟。只是一个怎样走过和走了多久的事情。

每一过生命的个体,在完成这个过程的经历,都是各呈缤纷:有振奋,有蹉跎;有平坦,有风波。但不管如何,这一过程却是精彩得无与论比!为生命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没有经历硝烟弥漫,哪能造就赫赫将军;没有在当今商海中浮沉过几回的人,就不会成功。所以,我们不要嫌弃青涩,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呵护;一些责难,多一些扶持。所有的生命都会慢慢地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稚嫩步向老练。即使不是一帆风顺,即使充满跌宕艰辛,那只是为生命添加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丽和酿就酣醇的甜蜜。

一颗颗青色的小球体,最终一定会长成红润饱满的大蜜桃。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会经历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的成长。青涩时有棱有角,锋芒毕露;成熟时八面玲珑,张弛有度。作为一个老师,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课从青涩走向成熟。

外出学习归来,我有很多感受。貌不惊人的一座老校,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建路小学学习的几天,我时时能感受到她的成熟之美。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细微的事就能表现出这个学校的文化。在参加一次课题研讨会上我得知,他们在上一次公开课时是集体备课的。不是简单的集体参与,而是细致到一个课时目标都要寻根到《小学课程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出本节课的课时目标。从这个细节我们就可以想到整节课的设计会是多么详实、成熟。比较起来,我们所做的是逊色很多。我们在上公开课时往往是谁上谁备,然后组里听评,有时备课时是一种思路,可能被听完被评完就会被改的面目全非。然后重新再讲再评。这种公开课的上法费时费力,而且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和想法是有限的,对于我们这个新学校来说,年轻老师较多,经验和见识也毕竟不足,如果有集体的才思广义,相信成长的会更快些。

课上的成败好坏不是人说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好的检测机制。在新建路小学听完公开课后,我们会看到有检测小组的老师,随机抽取一些孩子对当堂课的知识经行测试。这种科学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检验课堂效率,更快的发现问题,以便更快的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是有益的。在随后的参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师的常规工作,由于是家长开放日,我们看到老师的教案、读书笔记、钢笔字展览,从事事都能认真中,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同样身为教师,我还差的很远。

每次学习归来,我都会被注入新的血液。这些能量会让我奋劲十足。我和其他人一样,也在成长,希望我能尽快从青涩走向成熟!

渐渐地,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渐渐地,我们从父母羽翼的呵护下走出;渐渐地,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蓝天。

在那里,我无须伪装,无须顾念,因为在那里有自由的空气尽情吮吸,有热烈的阳光让我们酣畅淋漓。

天空懂得大海的深情,所以化身为湛蓝色的幕字;落叶懂得大树的执着,所以化身为养料,落在大树的脚下;飞鸟懂得自由的幸福,所以它化身为灵动的音符自由歌唱…… 小时候喜欢在连环画中找寻天真的快乐。《辛巴达历险记》让我读懂了勇敢,《白雪公主》让我懂得了关怀,《彼诺曹》让我懂得了诚实。在积累中我学会思考。

到了电视上热播《花季·雨季》时,我还只是一只青涩的苹果。林晓旭的忧郁、陈明的傲气、王笑天的傻气、刘夏的才气、谢欣然的灵气,当然也少不了捣浆糊的王同学啦。在青涩中我读懂了感悟。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想那屋也只有爱读书、读好书的人才能有本事觅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368480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