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者:阿卜力克木·玉苏普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03期 【摘要】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结合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 生活 物理 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结合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 各种版本的物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都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技能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要“动”起来,自己去认识和发现知识,发展技能。我们在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1.科学探究生活化 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设计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时应该注重生活化。比如在《声现象》这一章中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都动起来:让尺子振动发声;用手触摸喉头来感受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把手按在发声的音箱上,感受扬声器的振动。这样,让学生边体验边探究,在体验中学习了物理知识,从生活中领略了物理规律,从而深刻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问题情境生活化 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从感性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实例进行分析,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实现课堂教学的飞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在设计《平面镜成像》一课的导入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以下情境:一只猴子想喝水,它蹦跳到河边准备捧水喝,发 现平静的河面有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兄弟”。它感觉很奇怪,就冲着河里的那只猴子做鬼脸,这时它发现河里的那只猴子也同时对它做同样的鬼脸,它很生气,就要跳到河里去和那只猴子比一比。 上述材料是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分析、讨论这些具体问题,才能感知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在学生已经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可以指导学生和同桌配合着表演生活中照镜子的情景,进一步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兴趣盎然。 二、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知识在社会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將物理课程与社会生产相融合,不仅充实了物理课程内容,而且有助于优化物理课程,使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任务在物理课程中得到落实。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具备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本领”。 1.物理知识社会化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来收集与物理相关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电功率和安全用电》这一节,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家里电能表的铭牌,再把家里所有用电器的功率加起来,通过物理计算来分析家里所有用电器能否同时工作;寻找家庭用电存在那些安全隐患,采取什么措施解除这些隐患。这就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2.实践技能社会化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实验和小制作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了《光现象》后,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小孔成像仪;在学习了《电与磁》后指导学生制作电动船、水位自动报警器模型。让学生在经历各种物理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生产中蕴含的物理原理。通过小制作活动,使知识得到升华,既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又让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探究与创造的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运用所学知识改造社会的使命感。 3.作业设计社会化 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与学生真正生活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题目时,所选素材要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生活化的题目素材进行理想化、系统化加工,在作业的设计上注意社会化。 例如在《电能 电功》的教学中,可布置作业:通过观察电能表,调查家里近三个月的用电量及缴纳电费情况,思考如何能节约用电。让学生通过作业训练,既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意识,促进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公民。 总之,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体现物理教学的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以物明理、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建立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可以改变生活、改造社会,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较过 张红洋.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e5835b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