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创建有效的师幼互动? 01/师幼共同商定区域分布 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共同商定区域的布置是互动行为的开始,也是师幼这种互动关系具有平等互信性的特点。所以,在区域创设之际,就应让幼儿成为活动策划的主体之一。 我们知道,区域空间的合理布置是影响幼儿创造灵感与积极活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确定活动区位置时,我会和幼儿共同商量“我想把XX区放在什么地方。”并带领幼儿在活动室四周、楼道、寝室等场地走一走、说一说“这里玩什么好?为什么好?”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想法和经验便在一种轻松的无任何压力的氛围中得以表达。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建议者的身份给予巧妙点拨。图书区、益智区、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等就在师幼互动行为影响下得到合理分布。 02/师幼共同丰富区域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活动区投放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也就成为教师的一项专业基本功。”而我在教学实践中练就此项“基本功”的具体行为是: 1. 针对某一活动区的现有材料或幼儿游戏的“新亮点”,和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在师幼共同出谋划策中,引发新的游戏材料。如:在小班的娃娃家游戏中,我观察到幼儿出现四次为娃娃打针、看病的情节,于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讨论:“娃娃生病了,怎么办呢?怎么为娃娃看病?需要什么材料……”通过讨论,引发了新的游戏情节,丰富了活动材料; 2. 收集和制作:活动区中投放的材料,我们提倡“废物利用”、“共同制作”。用奶瓶、小网袋,为“医院”制作了“输液瓶”。用纸盒、纸板制作了“小餐桌”,用可乐罐制作成建构大桥的“桥墩”……当然,材料的提供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近期教育内容及幼儿发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补充、调整、更新。 3. 合理放置:在通过师幼共同制作和收集游戏材料之后,让幼儿将其合理放置于各活动区中,这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另一主体,只是提示幼儿“怎样放才方便呢?”这样在语言上给幼儿以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幼儿行为的指向性。在这互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智慧和能力,增进了师幼的信任和了解。 03/师幼共同制定区域规则 活动规则是有效进行区域活动的前提。经过幼儿共同协商的规则,他们愿意也较为容易接受。因此,师幼共同制定区域规则是非常必要、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也是师幼互动中平等互信的体现。 在区域活动中,主要包括活动人数、进区、换区、材料使用、交往关系、角色职责等方面的规则,在共同制定时我们努力做到: 首先,将规则制定权交给幼儿。由于活动区是幼儿共同商定、设置的,幼儿对其有一定的活动期望值。所以,在教师对幼儿信任的心理暗示及幼儿自主选择的要求驱动下,规则制定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自然而高兴的事。 其次,帮助幼儿提出合理建议。幼儿年龄小,经验和能力不足,教师作为合作者、互动者,就应以帮助者的身份,以自身经验和能力影响、促进幼儿更好地制定活动规则。 最后,允许幼儿对规则进行修改或重新建立。由于幼儿的经验是随着他们的游戏和认识经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对已经制定的规则提出质疑和调整方法,是从心理上给幼儿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让幼儿在不断调整游戏规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ccbf1c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