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饮鸩止渴成语典故 饮鸩止渴:鸩是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小编收集了饮鸩止渴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饮鸩止渴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担任过廷尉的霍谞,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的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 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私自更改朝廷诏书,从而被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 宋光下狱后,霍谞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谞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对舅舅的为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日思夜想怎样为舅父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该话的大概内容如下。 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得到朝廷的任用。怎么会冒触犯死罪的险去篡改诏书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据说鸠是一种鸟,鸟的羽毛含有剧毒,只要把羽毛泡在酒里,立成毒酒,饮之立毙)。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很有道理,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不久,宋光被免罪释放,霍谞的名声也很快传遍了洛阳。 饮鸩止渴成语解释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举例造句】: 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拼音代码】: yzzk 【近义词】: 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 从长计议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 【英文】: drinking poison to quench thirst 饮鸩止渴成语造句 1、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 2、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3、原以为我找到了属于我的激情,却不知这激情压根就是饮鸩止渴。 4、《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认为,靠房地产救经济是饮鸩止渴。 5、饮鸩止渴中的鸩是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 6、我们现在毫无计划地滥采自然资源,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7、饮鸩止渴的押韵词有笼山络野、穷里空舍、攀藤附葛、弥山遍野。 8、“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9、饮鸩止渴的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2f4f7c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