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慕课无处不在的物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全校文化素质类课程、全校公共选修通识课程 课程的任务:该课程的定位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校公共选修通识课。学生通过修读“物理之美欣赏”课,既把多年来学习的科学知识上升到观点、精神、方法、思想的层次上,又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反观科学发展中的规律;既学习历史上的重大科学事件,又学习科学家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既了解社会进步对科学的推动作用,又了解科学发展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前导课程:初高中物理、初高中数学 后继课程:大学物理与实验设计 二、考核对象 文化素质类课程修读学生、选修课学生。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全部采取形成性考核。 四、形成性考核种类及分数比例 全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具体分值由以下四部分构成:考勤成绩(10%)、行动任务(50%)、网络测评(20%)、综合作品设计(20%)。 五、形成性考核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 总评成绩(100%)=考勤成绩(10%)+行动任务(50%)+网络测评(20%)+综合作品设计(20%) (一)考勤成绩(10%) 包括网路教学期间的考勤和正常线下上课期间的考勤。网络教学期间,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活动记录情况判定。线下上课期间,每次签名,无故迟到或早退1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2分。缺勤次数达到或超过学校规定次数,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行动任务(50%) 全学期安排不少于10次行动参与任务,包括网络教学期间的线上行动参与任务和正常线下教学期间的行动参与任务。 (三)网络测评(20%) 全学期安排10次网络测试。 (四)综合作品设计和展示(20%) 全学期完成1-2次综合作品;并完成1次现场答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选择相应的综合项目,经与教师讨论可行性和具体执行办法后,确定项目方案。学生可以在艺术图片创作类、动画制作类、视频制作类、趣味科学实验类、科技模型制作类、科技发明类、科技知识讲解类等范围内选题。确定具体项目方案后,学生按照设计目标完成器材准备、实验装置搭建、科技模型制作、数字作品制作、演讲ppt制作等一系列工作。提交之后的综合作品经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7af73b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