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童趣童心——中连中心小学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3-03-26 12:05: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童真童趣童心——中连中心小学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

作者:刘红霞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



收稿日期:2013-09-2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XJK013BZXX007

作者简介:刘红霞(1972-),女,湖南新化人,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校长,主要从事基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是湖南科技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学校。

刘红霞(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湖南 冷水江 417500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之魂、品牌创建和特色之魂。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学生是童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童心校园文化建设顺应儿童的天性,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童话校园,让孩子们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关键词:校园文化;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儿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401-0004-02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的文化蕴涵,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性格”,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冷水江市中连中心小学地处《西游记》首拍地波月洞旁。学校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资源,以童话教育为载体,建设童心校园。“夫童心者,真心也。”①参见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①儿童喜欢童话,喜欢童话的生动活泼,快乐有趣。童话教育,旨在顺应儿童的天性,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童话校园,让孩子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成长。

1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的确立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载体,将儿童思维、语言以及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目标融入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儿童养成教育更具生命性、情趣性和独特性,是我们开展儿童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儿童教育的现实却值得我们深思。一是童真丢失。到处钢筋水泥的城市本来就让孩子想象力变得苍白,再加上大多独生子女缺乏儿童间的交流,孩子逐渐失去童年的纯真。他们所拥有的大量的信息来自于影视与媒体网络。而影视与媒体网络的信息又大都成人化,他们越来越早地出现成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二是童趣消减。在学校,因为考虑安全、应试等诸多因素,孩子们想在宽松的时间与空间“玩”出点趣事,几乎成了奢望。课余,由于留守儿童等诸多因素,很多孩子只能独自玩耍,有条件的则被要求进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三是童心成人化。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灵的成长[16。因此,我们确立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在于更好地呵护童真、激发童趣、滋养童心。

2童心校园文化解读

2.1核心理念用童心培育“完整的儿童”。儿童就是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我们的教育只有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尊重儿童,了解儿童。“完整的儿童”就是“完整的人”。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是自己心理的主人,是自己情绪的主


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是自己精神的主人。“完整的儿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里不仅

包括儿童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发展,而且包括情感、认知、道德、能力的整合性发展。

2.2核心价值观率真、关爱、求索。率真即教师尊重儿童天真、纯朴的自然生命状态,与儿童融为一体,崇尚师生愉悦和谐的教学生命状态,探寻“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境界。关爱即以“博爱”的情怀呵护每一个儿童个体生命的成长,通过关注、尊重、信任、肯定等行为,建立愉悦和谐的教学生活状态。求索即以“追求真教育”为己任,营造尊重个性、融入童心的教学氛围,弘扬“童心绽放、个性飞扬”的童心校园文化氛围。

2.3童心校园文化图谱童心校园文化可以概括为“三风”“五观”“六路”“八支柱”

(如图1)。图1童心校园文化图谱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之“三风”即校风(崇真、乐善、好美、求新)、教风(融入童心、教学相长)、学风(乐学、勤思、践行、迁移)。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之“五观”即儿童观(儿童就是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教师观(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反思实践者)、教育观(人人都有闪光点)、人生观(止于善,善即美)、课程观(满足儿童成长需求,享受成长)。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之“六路”即练一个身心俱佳的好身体、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好书法、养一种形影不离的习惯、交一个终身相伴的书中友、学一门得心应手的好技艺。童心校园文化建设之“八支柱”即基于童心校园背景下的环境文化、管理文化、团队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







3童心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之魂、品牌创建和特色之魂。童心环境、童心教师、童心课堂、童心学生是童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3.1童心环境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儿童身心的快速变化要求小学环境及校园空间也要多层次变化[2],使儿童成长在童心环境之中。一是校园整体外观设计以蓝色、黄色为主色调。学校把小星星作为学校的物化形象,即校园形象大使。寓意太阳城里流光溢彩、星光闪烁,每一个儿童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校徽确定为小星星造型,呈现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象征着崇尚真善美的学校精神。二是学校大门内设计为一幅概括学校文化的对联和两面富有童真童趣的涂鸦墙。三是将学校建筑命名为雁心楼、星心楼、童心楼。四是围绕童心环境,设计“星光大道”(美德榜样人物或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人物)、“星语心愿”(彰显童心的品教育的提示语)、“新星书架”、“童星花园”(如礼仪之星、劳动之星、运动之星、绘画之星、音乐之星等)、“历史大穿越”(历朝历代文字标注)、“星星点灯”、“小星星画廊”、“世界童话园”等。

3.2童心教师童心教师要有诗人的敏感和孩童的视角。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仅在于教师才情的展示,更在于对孩子们的生命个性的呵护与培育,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它,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3]。教师成为童心文化的主导者:一是开展校长与教师心灵对话,激发教师精神追求。校长手记与教师的科研札记是校长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载体,我手写我心,札记如人,校长每每看到有生命特征的东西,就


会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一发现有触动生命的东西,也都用文字记下来。二是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校长带头、专家引领、自我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评选“雁心班主任”“童心教师”。三是围绕校园文化主题建设,开展“基于童心校园背景下小学生养成教育童话化行动研究”,激发教师教育智慧。

3.3童心课堂课堂是落实“童心”理念的主阵地。我们常说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学校里最根本的“实际”就是儿童。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中心,学校的各项改革最终都落在儿童的身上,在学校“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从儿童实际出发。不了解儿童实际、脱离儿童实际进行教学是形成困难儿童直接的原因[4]。课堂教学应彰显童心文化。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种次序,我们就会造出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会很快腐烂。”实践中,我们确定了“童心课堂”的核心:生命化、生活化、活动化。课堂生命化即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唤醒灵智、激励生命的潜能,使童心得以生成和发展。课堂生活化即将孩子自然、自发的个性与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入课堂,文本内涵与学生的感悟经验结合,在碰撞中融合并满足孩子生命成长的需求。课堂活动化即顺应儿童亲近大自然、好奇、好动等生命特征,构建以多维互动与动态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活动,关注孩子知识、情感、能力、智慧的形成,使课堂成为真正的“儿童乐园”。

3.4童心儿童培养童心儿童是童心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538培养童心儿童,并不是要让儿童变得“幼稚”,而是以一种孩子似的快乐和发现去表达一种最简单的快乐和好奇心[6]。教师通过关爱与呵护、善意与宽容、尊重与成全、倾听点化与润泽,因势利导,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培养学生自主、自为、自在、自悟、自得,让学生敞开心扉、袒露情怀、倾吐心声、表露真情、展露本真。尤其是营造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的童心智慧得到发展。回归童心,教育定会迎来春色满园[7]。

参考文献:

1 何夏寿.童话与儿童素质发展之研究[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 郑斌松,张建荣.小学校园的童心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52-11053.

3 徐静.让“童心”健康成长[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7-8)61-62.

4 雷婷.语文教师的高雅气质与童心本质[J.现代教育论坛,2007(10)73-78.

5 ()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 裘浙英.独抒性灵,坚守童心[J.科教文汇,2008(10)123-124.

7 王礼芳.教育呼唤童心[J.教书育人,2012(1)60.

(责任校对 莫秀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8fee8e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