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情况调查及效益分析 【摘要】本文就旌德县中幼龄林资源特点和抚育实施情况作了简要阐述,并就森林抚育成效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实施抚育作业后林分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森林抚育;调查;效益分析 近年来,随着本地区林业的发展,林种、造林树种的结构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造林地采伐更新的推进,中幼龄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森林抚育作业已经是当下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营造高效速生丰产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指导森林抚育技术推广,笔者以对近年实施森林抚育成效的调查,客观地分析了森林抚育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基本情况 1.1自然地理情况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地跨东经118°44′~118°15′,北纬30°29′~30°7′,境内重峦叠翠,黄山支脉自西南蜿蜒而入,斜贯全境,海拔120-1295米,平均海拔600m,母岩以花岗岩、千枚岩和板岩为主,土壤类型为黄红壤、黄棕壤,临近黄山区为石灰岩分布,土壤类型为黑壤。地被植物主要有白栎、白茅、斑茅、檵木、乌饭、杜鹃、黄背草、算盘子、茴草、蕨类等。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5℃,年均降水量1483mm,无霜期232天。 1.2中幼龄林资源状况 据2013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全县现有中幼龄林总面积2.94万hm2、蓄积151.47万m3。其中人工造林中幼龄林面积1.87万hm2(占63.5%)、蓄积101.34万m3(占66.9%);天然林中幼龄林面积1.07万 hm2(占36.5%)、蓄积50.13万m3(占33.1%)。 2.森林抚育调查 2.1 调查方法 根据2013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查阅全县最近5年内的中幼龄林抚育实施方案、抚育设计书和抚育成效监测样地调查数据统计结果,结合对林农和国有林场发放森林抚育“经济社会效益调查表”进行调查。 2.2 调查结果 2.2.1 森林抚育实施情况 一直以来,本地区中幼龄林抚育沿袭的是传统的经验或是以往的技术理论,以割灌间伐为主,而且没有规范性的技术规程指导,更没有纳入林业日常管理工作。2009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首次在本县庙首林场落户,2010年推广到蔡家桥林场、南关林场和华森公司,2013年开始惠泽周边农户,同期国家林业局颁布了《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和《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2012年进行了修改)等相关技术规程,2010—2013年,我县每年的抚育作业项目实施面积1.0万亩。 2.2.2 森林抚育主要技术规定[1] 根据《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中幼龄抚育主要技术包括抚育间伐、割灌、修枝、抚育材和剩余物处理、以及简易作业道的修建等。抚育作业时间一般选择每年的9—11月,但仅设计割灌抚育的幼林,抚育时间应该选择在每年的5月,以有利于促进林木的生长。 2.2.3 抚育成效 2014年3月,通过对2011年秋季实施抚育作业样地和未抚育作业对照样地成效监测(监测样地面积600 m2),结果表明,实施抚育作业后,林分质量明显得一提高,蓄积量明显增加。如:12年生湿地松抚育间伐对照样地蓄积平均61.5 m3、间伐样地蓄积70 m3,2年内,抚育后的样地蓄积明显比对照样蓄积多8.5 m3;12年生杉木×枫香抚育间伐对照样地蓄积27.9 m3,间伐样地蓄积34.8 m3,2年内抚育样地蓄积比对照样地蓄积多6.9 m3。综上所述,实施抚育作业的林分2年内每个样地平均多增长7.7 m3,每年每公顷约增加64 m3。 3.效益分析[2] 3.1 经济效益 全面实施中幼龄林抚育,将能有效地改善中幼龄林林地卫生状况,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同时优良树种得到保存,林分各项功能得到加强。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以上述12年生林分为例,按每年每公顷约增加64 m3计算,全县2.94万hm2中幼龄林每年可以增加188万m3蓄积。按本地区平均出材率64%计算,全县每年净增120万m3立方米材积,木材按市场价1000元/m3计算,直接经济效益约1200万元/年,另外实施间伐可获得间伐材经济效益还没计算。 3.2 生态效益 中幼龄林抚育项目实施后,能有效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提升林分质量,加速森林资源培育,有利于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改善林区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此外,林种和树种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林地资源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c066a02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