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导入 一、鲁迅及其作品 校园里就流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 网上也有典型的争议:鲁迅作品,是民族魂,还是鸡肋? 我的阅读体验,之前阅读鲁迅的文章,感觉深奥难懂,可是越长大越发觉得老人家看得透。例如他曾说“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放之当下,仍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这位颇具争议的鲁迅先生。 展示一首挽联: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美国作家斯诺挽鲁迅联,联中嵌入了鲁迅的两部小说《呐喊》、《彷徨》,同时,“领呐喊”、“感彷徨”语带双关,“领呐喊”指出鲁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感彷徨”则是因鲁迅先生的逝世,文坛失去了一面旗帜。 思考:为何说鲁迅先生是当时文坛的引领者?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呐喊者? 鲁迅简介 1、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学期间,现代文学史,一学期仅学鲁迅一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五四文化运动,白话文兴起,鲁迅是这次运动倡导者之一,这部作品具有开山意义,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不得不说是文坛引领者)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阿Q精神”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 作者笔下的阿Q是中国大地上一类人的代表,也是先生作品常常批判“国民劣根性”之一。(可省略) 4、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时代的呐喊者 在日本留学期间,某次课上他发现国人的麻木和无知。才觉得当时的中国,存在着太多的“看客”,国人最需要拯救的不是身体,而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成为时代的呐喊者。 5、何为“看客”? (1)社会现象: 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扶不扶? 中国的看客,仅仅是麻木的围观,鲜有平息事态的援手。围观者双眼紧观事态发展,交头接耳更有甚者叫好鼓劲。“这热闹不看岂不亏了!” 后果:助涨施暴者的嚣张,削弱轻生者生存的信念。受害者无助,世态炎凉。 (2)思考:中国当下社会道德体系危机? “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是看客促使鲁迅先生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看客激发了鲁迅先生深深的民族忧患与强烈的个人责任感,让他毅然选择弃医从文,去探索国民病根的源头和医治国民劣根性的灵魂。这种理想让他的笔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主题:疗救看客。 一个国家可以因由政局的改变而更新它的面貌,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根深蒂固不能一夜更新的。看客,并没有随新中国的到来而消失,而是依然在文化土壤之中根深叶茂。并且深深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我们在学习本文时,也可以去寻找是否存在看客。 6、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c5a46e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