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时间:2022-12-15 12:05: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摘要】和谐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彰显出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和谐师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是和谐师生关系长时间保持的根本。



【关键词】爱心 和谐 优化教学过程 个人魅力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也构设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的爱首先体现为对学生的爱,这正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渴求得到理解和鼓励,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架天平权衡着老师爱心有多少,这是一种细致但却很重要的情感体验。为了做到这些,要走近学生,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首先要搞好与课代表的关系。课代表是老师的小助手,能及时地传达老师布置的任务,反映同学们学习的动态,课代表又是这一学科学生的学习榜样,因此课代表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桥梁。老师要对他的工作充分地肯定,适时地表扬,给予鼓励。他到办公室交作业或拿作业时,可问问学习上、生活上是否有困惑,时间允许,也可以给他开小灶。让他感到作为课代表有优越感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其次,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平时课多,不可能长时间与学生谈话聊天。而晚自习,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好机会。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情况,有问题的地方当面指出,并给予耐心的指导,但无论优生、差生,一定一视同仁。特别是平时里不喜欢和老师交流、对学习没自信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主动找他们说说话,不一定是谈学习,也可以谈生活;不一定是长篇大论,讲深刻道理,也可以是只言片语,关心问候。总之,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在时刻关心着他。



学生只有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才会向老师打开闭锁的心扉,犹如朋友、家人般倾诉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从而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也有助于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自觉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彰显出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一个语文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另外,教师更要吸收各种看似和教学内容无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要博览群书,文艺性的,科学性的,哲理性的,都要涉及,平时不妨多留意文化信息、体育动态,国际国内时事等,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信手拈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关心民间疾苦,培养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还要学会赏名画,音乐,观自然风光,培养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意识,只有教师具有了这两种意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教师丰富的内涵,张扬的个性,在教学中就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文教学氛围,学生就会被这种独特的教学氛围所吸引,投身其中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是优化课堂教学情境,烘托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教师只有在学生中彰显出个人的魅力,才能真正树立起威信、营造出亲和力,使师生关系朝健康且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偏重以知识为中心的接受学习,老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灌输式、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致使学生知识面窄,懒于思考,综合素质低,创新意识弱,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的灵气。因此,必须着力贯彻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结构,从根本上改变费时低效的教学模式。在现今条件下,自主学习应是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自主学习、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不仅把课堂搞活了,使师生有了互动,有了交流的机会,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应尽种种努力以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潘涌.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J].现代教育科学.1999(04).

[2]冯建军.论交往的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2).

[3]周宏,高长梅.教育新概念全书[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07c0b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