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时间:2022-05-25 03:5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恶化,放大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轴心的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无论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为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国际政治课题。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国际社会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表现为三点。 首先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代表性问题。具体地说,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过大,而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代表性过低。如果说这种影响力的分布情况符合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在创始之初的经济实力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版图的变化,已经愈发显得和如今的现实不符。

以国际金融体系当中最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例。一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投票权过多,比如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其投票权占IMF全部份额的32%,显然要超过欧盟在国际经济中的份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欧盟小国在IMF中所拥有的份额,要远远大于其经济实力,比如荷兰和比利时两国,他们所拥有的IMF份额居然都超过2%。另一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所拥有的高份额相比,某些新兴经济体则明显份额不足,无法反映他们的经济总量,比如中国的名义GDP在全球GDP中的比例超过7.2%,而其在IMF中的份额在扩大之后也只有3.72%。印度和巴西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其次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公正性问题。正因为发达国家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过分的影响力,造成后者的公正性存在相当大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国际金融体系过度反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意志,倾向于照顾他们的利益,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这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初表现得尤为明显。彼时,有多个国家都遭受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是,围绕着该首先救助哪个国家,投入多少资金救助,以及以何种条件救助等问题,IMF内部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结果是在美国以及欧洲国家的主导下,冰岛以及东欧一些国家最先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救助,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则被放置到了较后的位置。另外,在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事实上的美欧中心,政策的制定首先以他们的利益为考量。这也有损于本应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方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公正性。

最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效率问题。代表性不足以及公正性欠缺的双重制约,必然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效率低下。面对金融危机下诸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却无法迅速提出应对措施,从而只能坐视解决问题机会的流失:由于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性不足,他们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意愿降低,造成更多依靠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足够的必须资源;由于公正性的部分丧失,国际金融体系的若干重大政策倡议遭遇利益受损国家的自然怀疑,进而无法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即使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些政策倡议是中立的,甚至是有助于国际经济复苏的,但还是容易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更为严重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长期效率低下将形成一种感知上的恶性循环,强化国际金融体系破绽百出、弊端丛生的观感。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已经被相关各方所认识和承认。现在的问题在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可行性如何?换言之,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才能在短期内更能取得效果?

第一,尽快达成国际共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这是解决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种种弊端的关键性步骤。国际金融体系的失效,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和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相适应。而国际经济格局的最大变化在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实力上升。如果不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并且以此为依据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那么目前困扰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老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而且新的问题将会不断


出现。

仅仅有共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在若干主要国际金融组织中,比如国际清算银行以及国际金融论坛,要改变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封闭俱乐部的情况,邀请主要新兴经济体加入。除了形式上的加入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实质上在原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在充分吸收新兴经济体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重要且敏感的国际金融政策。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国际金融体系核心的IMF要进一步研究份额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以期在获得最大程度的一致的基础上,尽快展开新一轮的份额调整工作。提升新兴经济体份额的同时,减少某些西方国家过多的份额。这当然需要妥协和让步,但为了使IMF的功能能够重新获得更大的发挥,有关国家必须要有这样的大局意识。

第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抑制美国利用美元来维护自身利益的霸权冲动。美元毫无疑问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事实上的主导货币,美国如果能够自制,能够从全球公共产品的角度而不是自身利益工具的角度来运用美元,那么将会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会给美国的软实力带来提升。但事实绝对不是如此。美国本能地存在着滥用美元国际地位的倾向。这种情况下,只能以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方式,来分散过分集中于美国的全球货币发行权力,产生货币领域的相互制约,从而带来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美国当然不愿意放弃美元地位,并且肯定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但即便如此,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还是要提倡和推动,即使在短期内无法真正形成货币的多元化,但在这种压力之下,美国将会变得克制,将会非常谨慎地对待美元。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三,除了全球层面的上述努力之外,主要相关大国还要加强双边沟通和协调,以双边合作推动多边合作。不管承认与否,大国始终是国际政治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国际金融体系也不例外。一味地强调全球层面的改革,而忽视更为现实的双边互动,显然是事半功倍。事实上,无论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权问题,还是全球货币问题,说到底,还是多个双边关系的博弈集合,比如中美关系、美欧关系等等。因此,主要国家必须重视双边层面的交流,在双边层面交流通畅的基础上,凝聚共识,然后共同推动和引导全球层面的议题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18440d844769eae009ed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