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作品中,如何创作多维度的人性?编剧大师来教你 世界在变,人性却一直如昔,让人捉摸不透,更无法掌控。 张爱玲说:“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如此,人性也成为很多创作者的灵感来源。一个剧本里,不能没有故事,而故事中一定包含人物,写人物一定离不开对人性的叙事。 如何将人物写得通透,情节写得扣人心弦?这需要天赋,但也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练习而习得。 美国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的新书《人物:文本、舞台、银幕角色与卡司设计艺术》在引言中说:“人物是一件艺术品—是对人性的一个深情的、有意味的、值得纪念的比喻,它出生于作者的心智,安卧于故事的怀抱,注定要得永生。” 这本书是麦基“虚构艺术三部曲”的完结篇,主要聚焦于创作品里“人物宇宙”的设计与构建。 “四个自我”寻找一个“人物” 对于“人性”的剖析是这本书的核心。 基于此,作者将“社会自我”“个人自我”“私密自我”“隐藏自我”这四个自我组合成一个“人物”,并且采用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和影视戏剧作品的片段为案例,分别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文学和历史等方面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洞察,并进行细节解读。 那么,将“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创作中,则可以如此设计: “社会自我”指:工作生活 “个人自我”指:亲密生活 “秘密自我”指:核心自我(人物恒定不变的身份意识) “隐藏自我”指:潜意识 除此之外,“人物”还需要辅以各种维度,以彰显人物性情的复杂和内心的冲突,这样才能拉拽受众的内心。 比如,荷马史诗中的核心人物奥德修斯具有八个维度:实用主义/理想主义、顺从/叛逆、真诚/欺炸、聪慧/蠢笨、保护/危害、光明正大/贼心泛滥、冷静/暴怒、忠心/不忠。 正是因为奥德修斯在这八个动态矛盾、正负价值不断转换中,保持着一种迷人的性格张力及人物深度,才使得这个人物成为后世虚构故事中人物创作的标杆。 “人物宇宙”之卡司设计 红花还需绿叶配,主角还需配角衬。 人是活在社会关系之中,人与人在互联或互斥之中彼此影响。 一套深思熟虑的“卡司设计”能很好地展示各卡司之间的各种特性,及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对立和激励,从而强化或突出主人公的特质,并激发受众产生移情和好奇。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个方法,将主人公设定成一个同心圆的圆心,在外围你还可以画出三个或更多的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上分配好主要的支持型和服务型角色,及他们的性情特质,并与主人公形成对比。 比如,在《傲慢与偏见》里,作者简.奥斯丁将主人公伊丽莎白置于中心,并赋予了她四个维度的个性特征,并与其四个姐妹在日常接触时发生作用。 而这四个姐妹的特征都是单维度,且属于主角伊丽莎白的多维度特征之一。这些差别便赋予了所有五个人物鲜明的个性。 如此,每一个故事中的角色都能在创作策略中发挥作用。 受众全情投入并不仅仅来自主人公一人,而是来自所有卡司成员之间的异同所引发的紧张关系,从而推动情节的进展,人物又在情节中呈现出个性风采。 那么,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 本书不是一部秘籍,而是一本箴言 作者说,每个人的创作过程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特质,他在书里教的一切都不能替你写作。 这本书的功能在于,它教给读者一套美学原理,并用大量案例对其进行解读,并阐述创作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在《人物》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提供固定的写作模版,给读者如做填空题般去写作,更多的是提供相关知识来撬动创作者的才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4c5c47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