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女大学生为对象的性别文化传播现状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人类就一直被鼓励去接纳社会为其规定的性别。不断习得性别的过程,就是不断浸濡性别文化的过程。研究表明,性别观念在父母的应答、同侪的游戏和师生的交往中传播给儿童。1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机制,在社会文化的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别领域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必然受到媒介活动的影响。可以说,20世纪以来,由大众传媒及多种新媒体构成的全球化信息交流网络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场域。与此同时,人类对自身及社会的反思性能力不断被激发和提升,文化传播的飞速发展与文化批判力度的不断增强由此呈现出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2本文试从符号互动论切入???,从他者(媒介)影响和自我反思两个角度阐述以女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性别文化传播现状。在理解媒介处理微妙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成为具有批判眼光和创造思维的传播者,而这也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 媒介:性别意义刻板符号化的弥漫 作为女性中的高知识群体,女大学生具有看似矛盾的双重立场:既属于弱势群体(女性),又属于强势机构(高等教育)。而媒介往往通过刻板再现固化了女大学生作为传统柔弱女性的立场,忽视了她们作为现代独立社会人的立场。本文以“中国传媒女大学生”为关键词,进行百度、Google两个浏览器搜索(包括新闻报道、在线视频、图片展示等)???,发现排在前五位的主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跳楼(缘起情感困惑,工作挫折等),诈骗,返校途中失踪,美女高校排行榜,整形美容。多数报道符合新闻内容新奇的特点,却存在追求猎奇的弊病。猎奇的“意义”究竟何在?无处不在的媒介信息又对人类习得性别产生了何种影响? 首先,它意在强化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性别意义。角色概念是性别文化的一个重要成果。由于社会对我们的定义,社会期望每个人都能履行某种角色。在报道女大学生工作就业时,媒介往往聚焦她们遇到的诸如性别歧视和他人伤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是由其传统女性特点所致,反倒与其所代表的性别文化弊端无多大联系。这样,媒介便在无形中规避了实际存在的问题,转而固化原有的社会文化惯例。此种报道方式对女大学生形成了一种耳濡目染的暗示,让其在现实生活中日益加深了自我定位的困惑和无助感。 第二,它迎合了消费社会的欲望和利益追逐。在中国,媒介除了具备事业属性,还有日益突出的产业属性。新闻产品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商品而非公共产品,受众也被当成具有欲望的消费者而非具有理性沟通能力的公众来看待。3以女大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新闻报道,自然不能引起受众出于追求感官刺激而付出的注意力;而跳楼诈骗事件背后的戏谑性和非正常化,因为和各大高校的严肃性和正规性形成对比,引起了媒介报道的一再青睐。即使是看上去激进、乐观的女大学生形象下,也隐藏着传统的性别观念。比如,具有前瞻性思想和开拓性举动的女性媒介从业人员者,常常以“美女记者”这样的标签作为媒介报道的核心关键词。女大学生新时代新形象的内涵便在这个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曲解。 二、 个体:性别意义反思构建者的突围 性别意义通过诸如媒介这样的公共传播机构被灌输给人们,并不意味着个体只能选择成为传统性别文化意义的被动接受者,相反,个体也可以成为主动反思和意义构建者。根据K·克雷宾多夫(Klaus Krippendorff)的多重循环模式,人类传播是在一种循环的非闭合方式中自动形成的,因此传播理论的重心,从对信息的正确编码解码,转向由主体反思性牵引的动态的认知结构。4由此可以推演,若是个体充分利用反思冲破单纯的对媒介符号解码的步骤,也可以建造性别意义的全新理解。而这种新构建和阐释,正是性别文化传播反思性活动的基础环节。以下以女大学生为主题的DV拍摄作品及其符号内涵阐述为例,探讨一下个体反思与构建意义的众多尝试,及所带来的意义。 首先,DV以其轻便、廉价、容易操作等特点为大学生构建性别意义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新十年(2000-2010年)中国DV纪录片创作群体中最活跃的就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他们的纪录片作品几乎都是用DV完成的。5尽管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专业的拍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以其特有的平民化视角,向他人展示了最真实的自己。在他们的DV作品中,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被极度淡化,大众媒体愈演愈烈的娱乐化色彩在他们的创作中也难觅踪影。他们不为名利创作,不为赶潮流拍摄,只为自己的所见所思开辟一片释放的空间。6在亲身践行中,他们打破了旧有媒介的固化运作,而这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开拓,更是内涵意义的创新。 第二,以女大学生为主题的性别意义构建作品,依托上述的便利条件,迅速得到了女大学生的共鸣和更多群体的欢迎。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引起了人们对原有的性别文化传播的反思。具体来讲,有的作品侧重女大学生生活现状,道出了她们内心最真的独白,折射了当今社会很多不光彩现象。如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拍摄的DV短片,讲述了在金融危机下,女大学生找工作的种种不公平现象。7有的作品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层次丰富人物关系的翔实记录,鲜明地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注,造成了对传统观念的冲击。《舞动吧,女孩》以三个不同年龄的女性(两个小女孩与女教练)故事反映了女性如何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小社会中与人相处的主题,让人们走进她们的生活,鼓励更多女孩武动。8女大学生自拍DV短剧成功上映,并将全部门票资助贫困学子,让人们不仅看到了她们艰苦自立自强奋斗的故事,而且深深为她们的成功所折服。烟台大学四名女大学生自拍的DV短片《一起走过》便是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例子,其辅导员亓健生认为,她们自费自拍DV短剧,反映了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勇气;把收入捐赠给贫困学生,体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浓浓的爱心。9 三、 简要总结:兼论寓于其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不难发现,女大学生DV创作,随着题材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更新,对媒介刻板符号化再现的现状造成了严峻挑战,而这正是个体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性别文化传播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这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不谋而合。 第一,对于个体来讲,我们需要借鉴传播研究的理论,了解大众媒介是如何建构现实的(受到什么控制)?如何影响了个体社会化过程及世界观的形成?这是媒介素养的基本内容。10只有先了解媒介在传播性别文化的逻辑和运作特点,才能发现媒介立场的漏洞,打破媒介的符号固化,从而唤醒自身的批判意识和创作欲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381c81eff9aef8941e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