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传统音乐《枫桥夜泊》赏析 作者:刘静 葛雪婷 来源:《艺海》2011年第01期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就艺术作品而言,音乐、绘画、书法等不仅在形式上、技法上、专用工具上自成一体,就连作品本身也浸透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风土人情、机敏睿智。乃至我们特有的民族性格。今天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和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日积月累,她是我们文化的精髓。然而音乐是个特例,虽然也有不少古曲存世,但是我个人认为,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曲。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因地域、流派等因素的影响,那些存世古曲在以人为载体的环境中变化着、更新着。存世的曲子或许仍与原作相合,或许早已相差甚远。但值得庆幸的是,音乐是文化氛围的产物,只要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音乐的神韵、情趣、意境就不会有大的变化。传统的音乐也就不会丢失。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人的音乐理念去创作,就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传统音乐的优秀曲子。筝曲《枫桥夜泊》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的文化,传统的意境,传统的器乐,传统的技法。柔美、悠扬、静谧,又略带中国文化人特有的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式的曲子。此曲为钢琴协奏,分为引子、主题、过渡、快板、过渡、主题再现等几个部分。引子及过渡部分以钢琴为主,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烘托主题的作用。古筝主奏的主题部分,旋律优美,孤寂沉郁。快板部分则明快活跃,似有极强的生命力量。主题再现时平和悠扬,那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此曲的成功之处在于,取材传统文化之精髓,合理的使用人工调式,及恰到好处的和弦处理等因素。 引子部分,钢琴起式。钢琴的浑厚深沉,和它无与伦比的强大穿透力,模拟出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低沉徐缓,从一个点,几个反复,推向夜空。深邃无垠,回荡苍穹。给夜空以沧桑和神秘,使听者有感于天地之悠悠。钢琴演奏的引子,气势恢宏,对于主旋律的引出,是一个很好的铺垫,纯古筝演奏是很难达到这个效果的。转而,夜空繁星点点,江面波光鳞绚。芦苇在江风中摇曳,茫野渐没入远处的暮色之中。钢琴声渐弱渐远。如此同时,古筝以慢板的形式,逐步切入,达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筝音色柔美飘逸,钢琴稳健深沉,两者相得益彰。显得特别得和谐,特别的恬静。那是一种大自然的和谐,那是一种心灵的恬静。诗人的意境,曲者的构思,演奏者的再现,还有欣赏者的共鸣。情绪高度的释放。达到了多方一致,古今一致。说这是神奇也不是神奇,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传统文化底蕴中的心灵相通。 主题部分,象一幅低调的水墨画:禅院、佛塔、钟楼在朦胧中似乎睡去;星光下,婆娑的垂柳,孤寂的枫桥,在带有寒意的夜风中,静静的,不知是在守望着千年的蜕变,还是在等待着日复一日的白昼到来。小船滑出了桥孔,在芦苇的半掩盖中缓缓前行。曲者不仅勾勒出寒山寺及其周围的夜景,更有,由夜景引发的诗人对人生抱负的感慨,对渺茫前程的担忧。还有,一个飘泊在外的游子,对故园、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这种表面淡雅,情感复杂的诗作,正是原诗《枫桥夜泊》的含蓄之美。曲《枫桥夜泊》是以人工调式为基础。相比之下,人工调式因调式调性的快速转换,显得跳跃灵活,明快热情。王建民先生在中国传统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80963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