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慧敏老师的古诗词《清平乐 村居》有感 11月2日上午,有幸听了新沂市特级教师陈惠敏老师的一节古诗词教学课堂。寒冷的季节,室内却温暖如春。大会议室内无处不洋溢着诗意浓浓、情意浓浓。陈惠敏老师用她那独特的个人魅力,丰厚的文学底蕴征服了一干学子,更为一线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个模板,让我们有形可学、有样可模,受益匪浅。文本、学生、教师共同形成了一幅幅动态的艺术品,一幅幅行走的中国画。陈慧敏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无论从哪个视角都让我们读出不同的风景,目标明确,指令准确,训练的真实有抓手,朴实有内容,扎实有层次,厚实有广度。 一、真实而有抓手。 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真实的展开教学,层层递进的深入,来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词的上阙、下阙正确流利时抓的更是真实。 教师:【投影词】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词,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了一遍就停住了。) 教师:一遍就读正确流利了吗?我来检查一下。 (随机抽取四名同学进行范读。) 教师相机正音。(蓬、翁、媪) 教师:看来还有一部分同学读的不正确,再读,要求每一个字都不能读错。 (学生继续练读) 教师:我们再来请学生读一读。 (抽取两名学生朗读,没有出现错误,目标达成。) 陈慧敏老师在要求学生读的正确流利上,比较真实,让学生真学真懂不能含混不清、蒙混过关,更体现在一个“翁”字的读音指导上。教师反复领读,从口型到发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掌握生字读音。 二、朴实而有内容 陈慧敏老师的执教如小桥流水缓缓流淌,如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从师生间的对话到课堂上的随机提问,都让我们感受颇深。学生在读的正确流利、有韵味的基础上,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读出画面感。尤其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教师提示提示“吴音”是地方方言,“媚”是女子的眉毛是美好的意思,学生结合图画理解“翁媪”这个词语是指老奶奶和老爷爷。学生想象画面老师随机发问:老爷爷亲切的拉着老奶奶的手说:“老伴啊,_________________.”老奶奶也亲热的对老爷爷说:“老头子啊,_________________.”学生尝试进行说话训练,进行补充对白,深入意境,童言童语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陈惠敏老师上课循循善诱,语言极具吸引力,总有一根无形的线引着学生不断的求知。不断的探索,朴实而无华,内容丰富而充实。 三、扎实而有层次 “扎扎实实教语文”这句话在陈慧敏老师执教的四十分钟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一遍一遍的不断提升高层次的追求。一读读的正确流利,二读读出韵律,三读读出画面感。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我大约估计了一下一节课朗读整首词不下于五次,指名读十余人,集体背诵一次,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简约而不简单,整堂课没有噱头,没有花招,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有的是扎扎实实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厚实而有广度 陈惠敏老师不仅仅是在执教《清平乐 村居》这篇课文,更给我们展现了一堂古诗词的文学盛宴,从叠词的运用、积累,到拓展延伸,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景色的渲染与熏陶,“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的牵挂与思念,更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爱人的孤独与寂寞,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叠词使用的魅力。学生学到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陈惠敏老师又顺手抛给学生一则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自主感悟交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爱国情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教育需要诗性,诗性需要教育。”“诗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本真、唯美、超然,表现在校园里,就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充满爱与信任的氛围。”纵观本课,清新隽永,情景交融。什么是教语文?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b96a0c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