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 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 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 3、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猜年龄 1 1、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2、提示:老师比xx大24岁。 3、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 3+24=27(岁)…… 11+24=35(岁) (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摆a个呢?(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把游戏带入课堂 巩固练习中,出示了学生非常熟悉稚气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 四、存在的不足 1、重点不突出。在每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应及时小结,这样, 2 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课堂的重点也更突出。如:猜年龄之后应重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对后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2、难点要分散。本节课看似简单,在实际上过之后发现,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这一内容在本节课出现,学生掌握不牢,虽然动口、动笔写过一遍,但在课后的验收中只有十位同学过关,而且课上时间不很充裕,草草收场。 结合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本班讲这一课时,把用字母表示定律、公式放在了练习课中,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充裕,针对本班的中下生不时地提问、追问、反问,并及时地总结,学生对本课的难点掌握较好,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书上的、聪明数学的题也都做完了,教学效率较高。在下一课(练习课)中,用字母表示公式就有了充裕的时间,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课后验收正确率大幅度提高。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f9640b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