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曾不”音义及演变 “曾不„„”,此种结构在古文中频频出现,即使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它的踪影。它是古汉语常用的句型,但很多师生读“曾”为céng,即使读zēng,也是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一些版本教材的注解也相互抵牾。笔者以为,很有必要梳理一下“曾不„„”句型中“曾”的音义及其流变。例如: (1)‚曾不事农桑‛,文下注为‚却不从事农业生产‛。(白居易《观刈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版)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文下注:‚‘曾’,尚,还。‛(《核舟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版)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文下解释:‚曾(céng),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05年11月版) (4)‚曾不吝情去留‛,文下解释:‚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五柳先生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02年12月版)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文下注释:‚指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瞬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曾,竟,简直。‛(《赤壁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007年6月版) (6)‚今吾且死,而候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文下注:‚曾(zēng),竟然。‛(《魏公子列传》,苏教版高中《语文》,2007年6月版) (7)‚曾不能疾走。‛文下注:‚曾不能,连……都不能。‛(《触龙说赵太后》,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一册,2004年6月版) (8)‚‘曾’不知老之将至‛,文下注音并注释为:‚‘曾’,zēng;乃,竟。‛(《兰亭集序》,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二册,2004年12月版) ‚曾‛到底念何音?如何注解?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P300),‚曾‛义项共九,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①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0年8月版,P1467),‚曾‛共八义项,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④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战国策〃赵四》:‚老臣疾足,曾不能疾走。‛《说文》:‚曾,词之舒也。‛段注:‚曾字古训乃。‛ 《汉字古今义合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1057)‚曾‛共五义项,其中(一)读zēng,其义项①乃,《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孟子〃公孙丑》:‚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通过‚苏教版‛、‚人教版‛、《辞海》、《说文》、《辞源》以及《汉字古今义合解》,我们发现‚曾不‛连用的结构中,‚曾‛应读音为‚zēng‛,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 关于‚曾‛的流变,陆宗达先生《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P48-49)早有论述,兹赘录如下: 《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郑笺》:‚不容刀,亦喻狭;不崇朝,亦喻近。‛此诗的‚曾‛,即现代汉语的‚怎么‛。毛、郑对‚曾‛都没解释,而扬雄《方言》解释最详。《方言》卷十:‚訾,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盖以‚曾‛为‚何‛,是先秦古籍中习见的用法。唐人或变‚曾‛为‚怎‛,如杜牧《边上闻笳》:‚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怎禁十九年。‛ 1 徐倬《全唐诗录》作‚曾经‛。‚怎禁‛是‚怎么禁得住‛,‚曾经‛是‚怎么禁受‛,意义本相同。宋以后‚争‛变‚怎‛,‚怎‛又读‚怎么‛。由此可知,‚争‛、‚怎‛都是‚曾‛的语变。至于《方言》说‚或谓之訾‛,则‚訾‛亦‚曾‛之变。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12f377bd64783e08122b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