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式教育”再思考 作者: 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03期 @杨锦麟:他(李天一)4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他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他8岁学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他获奖无数。他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他读人大附中留学美国……重艺,缺德,失教养——“中国式教育”下,他仅仅是典型,绝不是唯一。 @北京佛法无边:这几天一直在关注李双江之子的事情。也看过一些视频,觉得李老师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比较宠爱,可想想到底也是人之常情,基本的做人底线还是应该教过给孩子的。可为什么还是出现这样的结局? @孙凌:上次寻衅滋事,事后李双江出面道歉,这容易让孩子感到背后有父母的支持,自己不必为行为负责,长此以往可能在成年后发展为人格障碍。事件应当为父母们敲响警钟。越是条件优越的家庭,家长越要注意在孩子经济上的节制与指导,让孩子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得到认可。尤其在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更要特别注意引导与沟通。 @孙云晓:李双江夫妇教子失败是败在导向,孩子虽然个子高大也有些特长,社会化水平却存在严重缺陷。判断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化,即看其是否熟悉、认同并且适应社会规范。比如,遵纪守法绝不伤害别人,这是最起码的人生底线,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无视规则恣意妄为等于玩火。 @秘舒:品德教育是传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但当下的家庭、学校教育中,学习成绩与才能却往往成为人才培养的唯一重点,李某事件也从侧面说明,艺术教育不可能替代品德教育,艺术评价更不能与品德评价划等号。艺术教育本该用于个人素质的提升,但当今人们更侧重于将艺术才能作为一种竞争手段,这与社会整体浮躁、缺少积累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心地净好:智商高不代表有智慧,情商高有底线才能立足于社会。越来越感受到,教育孩子是长期任务,要坚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和谁在交往,那个人的品德怎么样。培养孩子如预防病毒一样,父母首先要健康,给孩子一个优良环境,同时更要杜绝不良传播源。 结语: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育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样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李双江之子事件”就是典型。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理应在促进学生求知、成才与做人和谐并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者无缝衔接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c3ba23f242336c1fb95e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