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类型

时间:2022-12-14 08:2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孔德认为作为社会理论和物理学本质上是一样的,理学理论可以分为动力学和静力学,因此社会学也可以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两个部分。孔德认为通过社会静力学可以用静态的视角研究社会的组织和结构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社会动力学则是从动态的视角,历史地研究社会的发展过程。

孔德的社会学是在批判18世纪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这些社会学说都只是处于形而上学阶段上,都是普遍带有思辨的抽象学说。这些学说只是从“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解放”的抽象原则出;这些学说对于批判封建社会,动摇人们的旧有观念是有功劳的,但是它只起到破坏作用,只能给人们思想带来混乱,不能起到建设社会、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有新的社会学理论取而代之。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类型:

有机体论——把社会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就像生物有机体的细胞和器官那样。 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涂尔干

机械论——个人被视为一个社会原子,而社会的组织与制度则是物理的或心理的机制。代表人物:穆勒、凯特莱 孔德认为人类理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神学阶段。这个阶段人类理智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人们却本能地用自己的理智去解释那些最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去探求万物本原、现象背后的最终原因等问题,试图得到关于世界的绝对知识。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人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去说明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宗教神学就是这个阶段上的产物。但是人们不会一直满足于神学的解释,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人的理智逐渐进人形而上学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是理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是改头换面的神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人们的理智依然在追求万物本原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追求绝对知识;不过人们是用超经验的抽象概念(实体)代替了超自然的神灵,采用抽象的逻辑推理和空洞的思辨代替了想像。这个阶段上形成了一些独断论的哲学体系和理论,这些理论摧毁了人们对神学的坚定信念。但这些理论只有破坏作用,而无建设作用,只能带来人们的思想混乱。这个阶段很快就由新的阶段所代替。

实证阶段是理智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人的理智成熟了。人们完全放弃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放弃了对绝对知识的追求。这一阶段上,人们以科学研究为基本特征,尊重经验事实,依靠观察和理性的力量去说明、解释现象,发现规律;人们把一切知识都看成是关于经验现象的知识,并且都是通过经验加以证实的肯定的可靠的知识;人们也意识到了知识是与人的身体结构和状况息息相关,因而是相对的。

孔德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第一个发现的,并指出:理智发展三个阶段的规律可以由人类理智发展的历史和个体理智发展的历史得到证明。他认为从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可以发现神话产生于远古时代的人类理智的想像,宗教也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后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取代神学思维方式,出现了众说纷纭的抽象的哲学理论体系;近代以来的实证科学的发,显示了人的理智进入实证阶段。人类理智的发展历史正是遵循了这样的一条规律。

从人类个体理智发展的历程来看,也同样遵循了三个阶段规律: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是处在神学阶段,喜欢听神话故事,还会创造神话,好想像。到了青年时期,个人则处在形而上学阶段。这时,青年人已不相信神话而转向爱好抽象思维,对任何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问一个为什么,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决定力量,而且好高骛远。到了中年时期的人,经过生活磨,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不再崇尚空谈和好高骛远而喜欢实实在在地干些具体事,重经验、重观察,处于实证阶段。孔德认为每个人只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体验到这一根本规律。

在孔德看来,各门科学理论的发展也要大体经历这三个阶段:科学发展的早期,受神学的统治,文学表现为占星术,学表现为炼金术。而到中期则受形而上学思维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实体或动因。现代科学均已进入实证阶段,并取得一系列实际的成果。

孔德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古代是神学阶段。在这个社会里知识受到神学统治,在政治上是“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的神学政治。中期是形而上学阶段,这个阶段上的科学知识被形而上学化。政治上空谈“民主、平等、自由”等抽象原则,是民主契约政治。现代社会应是实证社会,科学是实证科学,哲学也是实证哲学。社会则是工业社会,社会施行实证政治统治。人们处理社会问题时,注重观察和务实,借助自然科学规律调节社会秩序,人类社会已达到了高级阶段。所以这个规律又是一条社会发展的规律。

孔德的“理智发展三阶段”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人类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肯定规律在其中的作用,是合理的。但是他用人的思想理智去解释思想、学说乃至社会发展的原因,完全是唯心主义的。他试图用一个不变的“公式”去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历史,必然会出现生搬硬套,主观杜撰,而陷人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的错误之中。


,孔德把对人性结构的探讨与对社会性质结构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人的本性的解释是分析社会本质的基础,也是分析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的统一性(即社会秩序)就在于人性的统一性。

情感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类行为的动力,人类情感发展的历史,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发展过程。 活动:军事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转变为人与自然间的斗争。 智力:智力的发展过程是从神学到形而上学到实证精神。 人的

情感逐渐地由本能性情感向高级情感、由个体性情感向社会性情感,由利己性情感向利他性情感上升。最低级和原始的情感是个人的饮食男女,然后是带有组织性的利己行为:军事行动发展野心,企业行动满足贪婪。利己主义情感发展到人际关系表现为支配他人和企图赢得他人赞同的需要,这两种行为蕴含着人类骄傲心和虚荣心。在企图赢得他人赞同的虚荣心中,包含着利己主义向利他主义的过渡。利他主义的三种情感也是逐渐递进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慕(依恋);范围已经扩大了的崇敬。它指的是儿子对父亲、学生对家长、下级对上级的崇敬;第三种是仁爱,这种行动已普遍扩展,并将在人类宗教中发扬光大。

拜物教是把某种物当作神来崇拜的一种宗教迷信。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以为许多物体如石块、木片、树枝、弓箭等引具有灵性,并赋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以及支配人的命运的力量。其实只是人脑的产物,却成了支配人的力量,从而形成了拜物教。拜物教是原始的宗教。

形而上学是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鸡蛋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d73e255901020207409c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