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肉部之类(肉、月、骨、身) 肉部 肉部偏旁有两种写法:(1)写作肉,一般放在字的下部,如腐(这类字很少); (2)写作月,放在字的左边或下部,如腹、肚、背、育(这类字占极大部分)。现代的写法,肉字的偏旁和日月的月,字形上不容易分辨,作偏旁时均写作“月”,但是从意义上还是可以辨别,如明、朝、朔、期等字和天文时令有关,自然是日月的月,不是从肉。再从偏旁布局上看,表肉部的形旁一般在字的左边和下部,表天文时令的月旁一般放在字的右旁(个别字例外,如朦胧)。 肉部的字就其意义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名词,指头部以外的身体各部位及各种内脏等。如:肩、肘、股、肋、腹、背、脑、肝、胆、肺、脾、肠等。 第二类是形容词,指有关身体的某些性状,如肥、腴、肿、胀、腻、腥、臊。另, 膏,本义是脂肪,故从肉,高声。 ,(xiu)本义是肉干,故从肉, 声。属偏角形声字。 膳,本义是备办伙食,一般指上等的肉,即肉食,故从肉。 腊,本义是腊肉,故从月肉旁。冬季能腊肉的月份又称为“腊月”。 育,从倒子从肉(月),倒子是孩子出生时先头后脚的象形,孩子是母亲身上 掉下来的一块肉,故又从肉(月)。 肖,从肉(月)从小,小亦声。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小”“肉”(月), 因遗传关系,所以,母子或父子一般都比较“像”,故有相似义,如词语:惟妙惟肖、肖形石。 月肉旁还可变写为“夕”,俗称“斜肉旁”。如“祭”,是手(又)持肉(夕) 祭拜的象形。 骨部 骨部可认为是肉部的分支,骨字本身就是从 (gua)从月(肉)。段 玉裁说去肉为 ,在肉中为骨。凡跟骨头有关的意义都从骨。如:骸、骼、骷髅等。作偏旁时写作“歹”,例字如:残、死、殃等。 身部也可认为是肉部的分支,常用词有躬、躲、躺等字。 尸部 尸,象人箕踞-----两脚曲而前伸的样子。人在大小便时会呈现出曲脚并伸之 状,蹲下 出的水状是“尿”,吃米等食物 出的自然是“屎”。“尾”是“尸”后有“毛”,指殷商时某些“下等人”的特殊装束,后引申指动物的尾巴。 另,古时祭祖宗,做出死者的模拟像以祭之,这种模拟像亦称尸,后又 加死成 ,现简化为尸,如“孱”,人已成尸(死亡)遗下三个(表示多)幼子,故为“孱弱”之孱。另说“尸”似人躬身形,母产三子,其痉痛苦必不堪忍受,一母产多子,其子必弱小,故引申为弱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4d3401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