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阳澄湖大闸蟹打假难 【热点回顾】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保护正规品牌的举措正产生积极效果,假冒名牌问题有所减少。但另一方面,还有少数商贩仍在千方百计让外地大闸蟹穿上“阳澄湖”的“马甲”,乘机提高销量和价格。 目前,不少电商平台都销售3两半8只装售价200多元的“阳澄湖大闸蟹”,有些商家甚至打出“6只99元”的“震撼价”。阳澄湖周边多位蟹农及蟹商表示,从价格来看,这些大闸蟹不太可能是来自阳澄湖的。据了解,为优化水域生态环境,今年阳澄湖网围养殖面积由3.2万亩压缩至1.6万亩,今年价格上涨几成定局。销售商赵旭告诉记者,8只装阳澄湖大闸蟹市场价至少要在五六百元才能赚钱。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建国介绍,阳澄湖大闸蟹防伪锁扣由国家地理产品标识办公室统一发放,每家蟹农一亩养殖基地可领大约300个,每家经销公司需根据收购数量领取,今年预计发放1000万只左右。有蟹农反映,防伪锁扣领回来后,究竟套在哪只螃蟹上无人监管。有的熟客买蟹不需要“戒指”,一些经销商或蟹农就把富余的防伪锁扣出售。 【面试预测题】 阳澄湖大闸蟹打假效果不明显,群众反映政府部门不作为,你怎么看? 【京佳解析】 阳澄湖大闸蟹遭受“山寨蟹”困扰,其实是原产地标志、品牌产品的普遍性问题,我国的商品造假成本太低,处罚太轻微,缺乏惩罚性措施,难以遏制不法商家的牟利冲动。因此,单凭企业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清除假货的目标,只有依靠法律严惩造假者,让其得不偿失,才能实现“天下无假”。 所以,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加大检查和打击的力度,但是群众的质疑说明,政府工作也不是无懈可击的,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当前,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原产地保护工作一直在做,但是难点也不少。比如工商和质检都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办法,两者未能形成合力;一些行政或者技术领导,对于原产地保护还没有形成概念;普通群众对地理标志产品认识不足等等。 “维权困境”正是这类地域品牌面临的难题。山寨再多,自己的权益受到再大的伤害,从单个蟹农和企业角度来看,是很难有效维权的,这件事情应该靠当地的质检、工商部门和行业协会来办。但是,当地政府部门由于涉及属地管辖问题,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完全对抗全国各地的“乱象”,所以“山寨螃蟹”在外地卖,当地政府管起来很无力,也很无奈。 可以说,产业链规范的复杂性和主管部门多头管理是治理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大闸蟹为例,生产属于农业部、流通销售属于工商部门、质量属于质检部门,而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产地品牌,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它包括很多上下游企业和其他关联方。然而中国目前以行业协会为主的机构是缺少足够权威性的民间组织,主要还是靠行业成员自律为主,而溯源式产业链规范,短时间内在国内难以实现。 我觉得目前能做的就是,第一,各企业自身要建立相关的堵塞漏洞制度和办法,加大检测力度,不合格产品坚决不采购不进货,从质量、品质、服务等各个方面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比如天猫和京东这样的平台,绝不能允许假货的横行,对于山寨蟹必须零容忍。第二,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品牌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打假,针对螃蟹上市季节密集组织大规模的专项检查,加大惩戒力度,形成威慑力,还应开展宣传培训,举办阳澄湖大闸蟹推介会、营造知法守法氛围等行动,有效遏制假冒、仿冒阳澄湖大闸蟹的行为。 从更根本的角度来看,加强道德自律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征信制度和宣传教育等手段的强化,逐步提升全民的诚信意识,以此营造有利于原产地保护的社会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54ff8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