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分类 以诗来说,从句数上分:八句或八句以上的称律诗,其中八句的是标准格式,八句以上的称长律,也称排律.四句的称绝句,因为只有半首律诗.从字数上分:五个字一句的称五言诗,七个字一句的称七言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言律或七言律.从韵律上分又分为平韵诗或仄韵诗.是通过韵脚来区分的,韵脚一般可通过诗中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来确定.如果这个字的声调是阴平或阳平,那这首诗就属于平韵诗,如果这个字的声调是上声或去声,那这首诗就属于仄韵诗.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都是平韵诗,仄韵诗不太多.它们都属于格律诗的范畴.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 唐诗三百首 》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⑴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统称“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古体诗中,五言七言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古体诗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用对仗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这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2)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涛,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古人把汉字声调分为四类,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种声调合称仄声.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字,古入声字被分别读成阴平(如“屋”、“出”)、阳平(如“国”、“直”)、上声(如“铁”、“北”)、去声(如“客”、“绿”).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因格律严明而得名.每首八句.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此外,还有排律.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而且不许领韵通押.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律诗的颔联、颈联两句之间,对应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如李商隐《晚晴》,诗中的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从词性看,分别为:天意(名词)怜(动词)幽草(名词),人间(名词)重(动词)晚晴(名词),前后句对应的词,词性相同.从平仄看,分别为:天意(仄仄)怜(平)幽草(仄仄),人间(平平)重(仄)晚晴(平平).前后句对应的词,平仄相反.其中,句中的“天”“幽”“晚”处,可平可仄.懂得对仗的大致含义,可以据此区分由八句结构的诗歌是古体还是近体. (4)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唐以后盛行的一种诗体.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断句”.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常见的为五言、七言,简称五绝、七绝,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古绝句是古体诗的一种,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这种绝句出现较早,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就收有《古绝句四首》.后来也有人写作,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等.近体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称律绝,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至于对仗,律绝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与否,部分用还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这种绝句是律诗兴起后才有的?如王之涣的《登颧雀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绝句作为一种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种诗体. (5)排律 律诗的一种.它是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和—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南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瘐信的《奉和山池》巳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62976cb9d528ea80c7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