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35352.docx

时间:2022-03-25 00:5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律长征

初二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中关键词的咅、义,把握诗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欣赏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在长征途屮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

神。

教学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的特色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预习导航

1 •背景知识介绍: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 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10月从江西瑞金岀发,一路跋山涉水,翻 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

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 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10月,红军主力终 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 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 有关律诗的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 格的规定。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 字词学习

逶迤(w€i yi) 磅礴(pang bo) (meng) 云崖

(ya)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泥丸(wan) 岷山(min) • •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多媒体播放《长征》 录像)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屮,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 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 首壮丽的诗篇。 三、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 朗诵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 金沙冰拍伝崖/暖,

万水/千山//等闲。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开颜。

2. 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 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 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鞘壁悬崖, 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




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 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四、赏读课文,巩固拓展

1 •男、女生、集体分别朗诵课文,逐句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 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 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7难是写长征牺牲之 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 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 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 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 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 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 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 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 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 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 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 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秦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 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 切希望和信任。

2、集体朗诵,欣赏《七律长征》歌曲,体会感悟诗歌的意境。 3、探究。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 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4、集体背诵课文

五、小结课文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 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 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 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六、课后探究习题答案

一、 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二、 1.不矛盾。“逶迤”“磅礴”是客观形象,“腾细浪”“走泥丸”是主观感受。

2.3•诗中写的“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三、 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有《论反对H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描绘长征的诗 词有《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八首诗词。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_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铐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

大渡河为代表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始终,“感受红军长征精神” 与“品味

诗中语言”双线并行,尽量让学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2 本课注重了教学手段的变化,学生思维的调动,以及问题的设计,但必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须坚持“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663fc7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