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唐诗》古韵,恒久流传_1000字读后感 当你置身孤独走南闯北的夜晚,是否也能忆起张继以酒作墨留下枫桥夜泊的万般感伤?当你在落花狼藉的季节里又见故人,是否也能忆起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欣喜?当你在碌碌的生活中驻足时,是否还能忆起《唐诗》中零星的诗情画意?…… 翻开《唐诗》读本,千万首唐诗之中,又不得不提起张若虚被后人所誉“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了。 可偏偏是这“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曾有着400多年被人遗落的历史,唐代所编诗集中也全无它的身影。原来,当时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第一首诗是由荒淫无度的陈后主所写,后又有隋炀帝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主题都是描写宫中情事的宫体诗,于是人们也把《春江花月夜》的形象禁锢在了风流不堪一类的词语中,哪怕张若虚的诗意根本不在此。 好在直到400年后,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下依然打破了世俗,被高棣编入诗集中为人论赏,足见这首诗的情境感情实在深入人心,在后世,许多文学名家,如闻一多、李泽厚,对它的内涵、手法赏析和争论更是为人们开阔了理解的空间,现在还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春江花月夜》,是历史留下的宝物,更是教训。不知道有多少首如它一般的文学经典在历史的长河里飘零不见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阻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幸好这种对诗的热衷,我们现在身边还能见到。 2012年12月初,一条微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原博一晚达六万多次转发,一万多条评论——这是一首诗,一首在北京打工的河南老人写的诗。 发博的张女士和我们一样惊讶,在秋冬之际,她的母亲韩女士在小区看见看摊的老人衣衫单薄,便赠予老人两件大衣御寒,当时老人就连声道谢,没想到过几天韩女士遛狗时,老人竟回赠她一首诗:“冬舍棉,夏施单,良善之心日月鉴,秋冬交精心整理 际收夹袄,强似三春绫罗穿,一场雨雪突然降,全赖此衣挡风寒,素不相识不图报,仅以拙句聊奉还。” 五十五个大字在老人的笔下铿锵有力,在寒冷的冬日为所见它的人们增添了一丝温暖,这首小诗深深的震撼着张女士和千万网友的心。名不经传的老人用诗让上千万人记住了他,我们为这个老人感动,更为这首饱含情感的诗而感动! 试问老人换另一种方式,他是否还会被人们这般难忘?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可见诗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心中依然留存着无法动摇的情感地位,是人与人心中恒久不变的桥梁。 当我面对生活的困难时,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激励着我继续直面挫折;当我因为因为贪玩排名一落千丈时,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鼓励着我继续努力向上;在生活中,诗中古人的情感也一直潜移默化着我,和那些爱诗的人们。 唐诗里流淌着中国古代的君子之风,是中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是千万年来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几行汉字底下藴藏的是中华的千年历史!它理应被传承,被发扬光大! 我不知道如今的中国人几个仍然铭记着这些祖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但我希望在这个信息复杂多样,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人,记得手边的诗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cfd3c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