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清明随笔 思念是种说不出的痛 转眼清明已过一周,本来想在清明前夕给逝去的母亲写点东西,以便寄托哀思,可到了清明,各种纪念文章铺天盖地而来。我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更不喜欢应景之作,因此这事一隔就是几天,但思念却是如期而至,而且愈来愈强烈,不得不一吐为快。 我记得非常清楚,母亲是进入腊月走的,患的是脑溢血。她走的时候我一直在病房等候着,等候碰上她能再醒过来,那怕给我再说一句话,可是她最终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就静静地走了。走的时候我弟弟才十二岁。一脸的迷茫,而我也初为人母,刚体验到为母的不易。当时的呼天抢地是不用说了,哭泣是当时我与其它人交流的惟一方式。转眼孩子也长大成人,您也离开我们二十年了。都说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它会磨平一切痛苦。对于我来说,痛苦已深入骨髓。深入到了我的大脑深处,成为我有生之年的记忆。 如今,我也到了母亲的年纪,这人世间的沟沟坎坎也算是体验了一番。我的母亲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民,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土地里忙碌了一生,正是她的辛勤劳作,我才得以有机会在上学的路上走得更远。也为我以后离开乡下,走进县城,后来又进入省城定居,这一切都归功于在后面默默支持我鼓励我的母亲,没有她,可能我连我生活的小乡村的圈子都走不出,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乡村里能让一个女孩子上到高中都属不易,更何况上大学。母亲话很少,在上高中后,我每次回家母亲都说我又瘦了,其实我不爱听这些话,我想给她谈学校里的事儿,而母亲好象只关心我的身体与健康,到现在我才明白,母亲何尝不想进入我的心灵,母亲何尝不想听女儿的话,家里人多,劳力少,沉重的压力已经让她失去了气力,而当时的我只是坦然母亲什么都不懂,只会干活。其实埋在母亲心里的何尝没有自卑呢,母亲连小学都没上完,高中生对于母亲来说就算是秀才了。现在我懂了,可母亲早就不在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母亲是个农民,即使她最后能清醒地离开这个世界,她不会说出什么豪言壮语,她的朴实一如陪伴她一辈子的黄土地,厚重木讷。母亲有一颗宽厚博爱的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时候过节,有一位过得比我们还穷的邻居到我家借点油,邻居说借一白盅油,我母亲听错了,还跟那位邻居说,我正忙着呢,哪有功夫给你数一百盅,我给你倒一瓶算了。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只是一个过客。一如林语堂先生说的那样:“人生就象在一条河流上从这个地方坐上了船,还得从另外一个地方下船。”这足以见人生之不易,之短暂。母亲从黄土地中来,又到黄土中去,相信她会在黄土地中睡得很安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7e4dc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