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五) 1.在括号里填上读音相同的字。 (璧)玉 墙(壁) 躲(避) 手(臂) (距)离 (拒)绝 (巨)大 火(炬) 2.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打上“√”。 将(jiāng jiàng√)相(xiāng xiàng√)和 允诺(nuò√ ruò) 胆怯(què qiè√) 上卿(jī qīng√) 击缶(fǔ fǒu√)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4.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一读到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就会想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 (3)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的意思。 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我感受到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沉着果断的性格特点。 (4)提出你你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并把讨论得出的答案写下来。 我的问题:为什么蔺相如坚持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 讨论得出的答案:蔺相如想争取时间,把和氏璧送回国。 5.读课文片段,展开想象,把人物的对话写下来。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答:廉颇:真对不起,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全大局,导致将相不和,深感惭愧!请大人责罚! 蔺相如:廉将军请起!廉将军言重了。今日你来,足见你肝胆赤诚,光明磊落。相如愿与将军坦诚相见,共同捍卫赵国的利益! 19.草船借箭 1.比一比,再组词。 廷(宫廷) 塞(堵塞) 承(继承) 延(延长) 寨(山寨) 丞(丞相) 忌(妒忌) 擂(擂鼓) 吶(呐喊) 纪(纪念) 蕾(花蕾) 纳(采纳) 2.写出和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推辞) (2)(打探) (3)(怀疑) 3.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诸葛亮神机让鲁肃不要告诉周瑜借船果然,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时不借妙算,他 的事, 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 知道曹操多疑,不敢应战,只会放箭, 借船的事。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弥漫 曹操只叫万名弓弩手一齐放箭 4.默读课文,填空。 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害诸葛亮,命他造10万支箭 经过:诸葛亮命快船驶近曹营,曹操命弓弩手射箭,诸葛亮接到10万支箭 结果:诸葛亮成功借箭,周瑜自叹不如。 5.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上“√”。 ①C.很 ②B耽搁 (2)诸葛亮明知周瑜妒忌他,为什么还要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答:诸葛亮神机妙算,料定三日必能完成任务,所以将计就计,答应造箭,避免与周瑜不和。 (3)根据课文内容,替诸葛亮写一份军令状。 军令状 我诸葛亮愿于三日内造箭十万支,如若无法完成,甘受军法处置。 (4)和同学一起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c58fe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