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学的学科属性来看待音乐教育的综合性 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看,音乐学的学科属性无疑属于人文学科中的艺术门类,它是一种更偏向于感受性和知觉性的学科,通过对音乐本体的分析,来研究音乐历史、音乐理论以及音乐家本人的创作动机及创作环境。而这样的定义却存在着三个弊端,一是宏观上不能够将同音乐相关的附属学科全部包括进去,尤其在音乐门类中的新兴学科产生以后:如音乐人类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等,二是微观上产生了研究上的盲区,即不能够在已有的知识范围内对某些同音乐密切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这个例子则集中体现在乐律学的研究上,由于音乐学的教育一直不重视数理知识,因此在乐律学的计算上一旦应用到数列、指数函数、对数等数学元素,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也是导致音乐学中某些感受性的专业发展迅速,而逻辑性、数理性强的专业却发展滞后的一个很大原因。 2.音乐教育的构成要素 严格意义上来讲,全面的音乐学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也就是说音乐学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定义为一种完全偏向于感受性的艺术学科,学音乐不仅仅等于听音乐说感受,也不仅仅等于熟知音乐史,更不单单是视唱练耳或演奏一两门乐器,音乐学说包含的范围是纵贯文理学科的综合范围,它将感受、哲学、美学、数理及物理元素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具有深刻逻辑性的脉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五个大的方面构成。 2.1声学;以数理体系为构架,以物理知识为依托的音乐声学,可以说音乐声学是音乐学学习的开端,因为声音本身是音乐得以存在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要研究音乐,就必须从宏观上对声学进行学习,包括频率、响度、振幅、声压等多种基本概念,进而研究声音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效果,并结合声乐、器乐两大方面在实践上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解。而这一方面的学习往往在常规的音乐教育体系中被忽视了,只有录音专业的教学大纲内才能看到相关的教学内容,同音乐学相比,录音专业的教育又更倾向于强调数理、物理意义上的逻辑理性学科,忽略了对音乐感受及音乐文化的熏陶,这样一来,偏重技术的录音专业和偏重艺术的音乐学专业就被生硬的割裂开来,而这两者在实践中却又都是以诠释好的音乐作品、再现好的音乐作品为己任,一旦在教育体系中出现断裂甚至缺失,一个人身上的综合性音乐素质也就随之而缺失了。 2.2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二依然是以数理体系为构架,以听唱实践感官为依托的音乐理论学和视唱练耳学,前者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数理基础,后者则需要先天敏锐的感官和大量的听唱训练,而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往往在前者上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够的。从广度上来讲,中国的音乐理论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的追随者,不论是对于中国音乐还是西方音乐本身,都在沿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进行诠释,即使有些方面涉及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概念,也是比较简单的蜻蜓点水,而音乐理论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西化的概念,对于中国音乐,也存在着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它的律制构成、节奏要素等方面都同西方音乐理论体系有着天壤之别,而中国的音乐本身,也正是依托于自身的理论体系而存在的。包括记谱法在内,中国的音乐也在用西方的线谱体系以及数字乐谱简谱进行再现,而这些乐谱是不是能够尽量大幅度的呈现出中国音乐作品的原貌?这是很值得商榷的,更适合于中国音乐表现的文字乐谱却在音乐理论教学中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视着。再从深度上来看,音乐理论的教育显然是停留在表层的,拿通用的教材《音乐理论基础》来说,对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的描绘就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描绘,它的产生方式是什么,演算过程是什么,都没有提及,由于数理知识的淡薄,即使提及律制方面的演算过程,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也存在着相当的困难,那么乐律学的发展显然就会一点点滞后,甚至出现很多尚未填补的空白。 2.3音乐文化观念;音乐文化观念在音乐教育系统中通常以音乐史的形式出现,而且是教科书上正规的、描述性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性教科书是偏向于同音乐相关的事件本身的,而对事件背后的历史环境、社会氛围、哲学思潮、美学内涵以及音乐自身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比较研究却很少提及,这样一来,音乐文化观念就几乎等同于音乐史了,从事件再到事件,那么事件本身为什么会发生,又为什么会朝向这个方向发展,是没有从音乐文化本身的角度来进行阐释的。 2.4音乐附属学科;同音乐密切相关或已经交叉的其他音乐学附属学科的研究包括同哲学密切联系的音乐美学、同人类学、社会学密切联系的音乐社会学、同传播学密切联系的音乐传播学以及当下最为常见的影视音乐学,这个层面就是将音乐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而学科之间的互动刚好有有利于促进学科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单一的学科本体研究是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精神文化需要的。 2.5音乐表演;最后我们将音乐学教育上述的理论组成部分归结于音乐实践——音乐表演学来进行音乐学在现实意义上的应用。不论是声乐表演还是器乐表演,不论是中国体统内的音乐表演,还是西方系统内部的音乐表演,都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一个尝试,而音乐表演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还能够体现出一种对音乐理论、乐谱的诠释方法,它是增加音乐素养的一个最直接途径,也是检验音乐教育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从精湛的技术到深刻的艺术感悟能力,都是一个好的音乐表演者所需要呈现出来的特质。 3.结论 音乐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有着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的,从小学的基础性音乐教育再到大学的专业音乐教育乃至更高的层级,音乐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式的模型,在专业学科的普及阶段,它以综合学科的方式呈现,然后随着更高层级的学习,它可以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延伸,这样,音乐学的教育体制就变得立体、全面而科学化了,音乐人才的培养才将更加完善和健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17d989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