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的发展诉求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时期高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的发展诉求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经济发展向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个千载难逢的转型期,国内外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些变化对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从而引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新改变。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程为例。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之一,毛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和精神实质,以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门课程。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毛概课程建设必须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一、拓宽教育视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高校毛概课程理论视域由国内微观环境向全球化的宏观背景拓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同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同世界先进国家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例如,在高校毛概的教育方面,以往内容大多局限在国内微观环境的状态已经无法满足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为适应世界性潮流的发展,我国高校毛概课程改革应该不断开拓新的视野,尝试从全球化角度出发来提高课程建设的力度和深度。例如,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和反映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进行重点介绍分析,力求做到准确性和前沿性相统一,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1]。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同时,要高度关注国际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热点问题,抓住前沿的理论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逐次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等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地增强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度,还能以宽阔广大的理论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程鲜活的时代气息,提高课程的实际效果。 二、理清教育目标,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毛概课程的教育目标应由单一价值观转向多样性综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精神文化产品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正逐渐由意识形态的泛政治化倾向转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就高校毛概课程而言,在深入理解教材精神和导向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内容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指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例如,在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章节中,可以借助《感动中国》电视纪录片中人物事迹为蓝本,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身边各种好人好事的故事,加以分析提炼,促使学生把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 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这既是一个丰富理论知识、深化思想认识、提高道德境界的认识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主动过程。 三、转变教育方式,信息化传媒方式的飞跃发展促使高校毛概课程的教育方式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化形式转换 所谓教育方式的传统形式是指师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例如,课堂教育、导员辅导、心理咨询等,应该说,这些传统方式是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式,它们在当时的年代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网络、电影、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电子媒体迅猛发展,整个世界已经和过去有了极大变化。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电子媒体,诸如社交网站、微博、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通信工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内容,也通过沟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由于通过这些工具传播信息的匿名性和免责性强,海量信息的流动往往真伪难辨,容易使一些人产生各种非理性情绪,并通过网络成为社会各种情绪发散的泄流口。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时代的直接主力军,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受这些内容的影响。可见,新时期以往那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新时期校园思政工作的需要,教育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实际上,目前许多高校基础硬件设施正日益完善,高校政治理论课完全可以借助这些现代科技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诸如投影、幻灯、录像、广播、电影、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赋予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就高校毛概课程而言,可以在如下几方面加以改进。首先,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通过提供多种刺激信号(图、文、声、动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一章时,将教学内容用flash制作一个对外开放逐渐展开时的动画,充分展现对外开放的全过程,则学生更易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原理和形成过程,易于记忆和掌握。其次,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的建设。针对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3]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妥善利用网络媒体这一崭新的平台,以便有效提高课程效果。例如,可以建立师生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教学、思考问题。一方面,教师将自己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媒体课件、影音文件等多种多样的资料文件传到网上,以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将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回答,引导学生甄别各种网络信息和问题,从而将网络平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有力武器。 四、扩大教育范围,新时期我国社会的现实发展要求促使高校毛概课程的教育范围从校园逐渐向社会扩大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将实践基点落实在高校学生群体,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体力量的广大社会成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如何,德行修养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园中,而应该逐渐扩大范围。特别是就高校毛概课而言,党和国家每一次重大决议和方针政策都会及时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教材中,它是和国家理论政策联系最为密切的课程,也是学习和领会国家理论政策最直接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多方面、多渠道扩大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吸引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思想觉悟的人们团结起来,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凝聚起强大的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精神力量。例如,在党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胜利召开之后,全国各地正开展各种会议精神的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完全可以承担学习引导者的工作,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相关单位组织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3d06d1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