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终结论”的回响 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终结论”的回响 摘要:本文将从黑格尔、阿多诺、丹托所处时代的整体特征入手,在现代性视域背景下,梳理三者“艺术终结论”内涵的历史演变。并选取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现代高科技发展角度探讨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终结论”的回响,警示当前的文艺现状,引发我们对未来艺术发展前景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终结 现代性 当代艺术 美学 艺术终结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退化或消亡,艺术的终结恰好是艺术新生的开端,是艺术存在形式、方式、状态的改变,是艺术不断前行的推动力。 一、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终结” 艺术为什么会终结,成为人们进行反思的核心内容,要想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将其放入“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中。 “从历史的层面看,现代性随时间的递进呈一种阶段性的特征,这种阶段性的特征揭示了现代性的不同内涵。”①从共时层面看,英国社会学家德兰蒂认为“存在三种现代性研究路径:一种将现代性视为现代化的制度或结构,一种将现代性看作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还有一种将现代性规定为一个文化动态现象。”②通过把此定义和我们的精神与生活状态相结合,一方面展现了人类演化发展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成为 “危机和焦虑”的代称。同样,艺术也面临着积极与消极的层面,在迎来某种程度的辉煌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艺术终结”包含“艺术史的终结”和“艺术终结”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关于“艺术终结”问题的提出,一般会追溯到黑格尔。 黑格尔的终结思想包含三层含义:首先,艺术由人心灵的最高需要转移到了宗教和哲学的观念世界; 其次,完成了从古典型艺术向浪漫型艺术的过渡; 最后,艺术发展受到现代社会的不利影响。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是黑格尔认为艺术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阿多诺认为“在大众文化面前,人们失去了文化的选择权,不得不接受文化1 工业的控制和操纵。”③他认为当时已经被商品化的大众艺术,丧失了内在的反抗,便提出了对文化工业批判,之后进行审美拯救的方式是利用“反艺术”的艺术。 丹托认为美术史学的线性发展已经终结,艺术史学有新界线,是对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的深化。美术与科学技术关系紧密,美术史学不但没有终结,而且出现了新兴的学科。 二、当代艺术创作与“艺术终结论” 艺术没有终结,走向终结的是欧洲古典绘画的创作法则,取而代之的是东方艺术的造型规制——二维平面创作。在这种机制里体现出现代收藏家对现代派的影响,由于他们收藏炒作二维绘画作品的倾向,因此导致了当代艺术的现代走向。 王广义在“北方的温度”展览中借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创作了装置作品《温度》,曾在完成后引起不少讨论,王广义自己也对作品进行了一种反方向的解释,“我的艺术家身份使得‘田野调查具有了一种伪科学性质。对我而言,在一个没有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将‘温度测试结果纳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受温度影响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及政治体制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到国际间政治权力的制衡。”④ 在新媒体崛起的同时,当代艺术终结论也开始流行。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新型艺术具备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特点。它的真正价值在于信息,而非载体; 它的传达形式在于运动,而非静止; 它的真正发展在于连接互通,而非局限的空间; 它的核心导向是民意,而非权力中心。 在早期新媒体艺术中,影像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安迪·沃霍尔是此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创作了一系列实验电影,代表作有《帝国大厦》《寂寞牛仔》《吻》等。其中《雀西女郎》获得成功,3个小时的《雀西女郎》由20部30分钟的短片组成,沃霍尔借此拼贴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艺术家会利用媒体的特性及潜力不断探索,突破自身表现力的局限。“艺术终结”若真的存在,那也只是艺术的重获新生,是再生的同义语。 三、当代艺术创作现状及未来艺术发展前景思考 2 现如今,当代艺术创作内容晦涩难懂、牵强附会,很多是没有生命力、哗众取宠的艺术作品。 “古典式看待艺术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艺术发展”是所谓“艺术终结”的论点,但我们的艺术时代不会消亡,艺术会以崭新的形式存活。 我们需要立足于政治经济大变革的背景下,将艺术与科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加强对艺术理论体系的建设并不断进行改进,将艺术注入丰富的人文情怀,创造贴近时代的艺术理论,用理论引领实践,迎接理想艺术的回归。 注释: ①②何建良:《“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终结”》,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XX年,第2期。 ③周志强:《大众文艺理论与批判》,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第187頁。 ④洪镁:《王广义将于鲁美重温“北方的温度”》,雅昌艺术网,20XX年4月19日。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54c6cd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