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二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后句是,“为……所”式。 1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6 2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 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后句是,“于”字式。 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记》)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6 2 3 “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 3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7a4d5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