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遁山人归蜀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何遁山人归蜀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何遁山人归蜀》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送何遁山人归蜀》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送何遁山人归蜀》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送何遁山人归蜀》原文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送何遁山人归蜀》注释 ①何遁:作者友人,生平未详。山人:山居者,多指隐士。 ②童稚:小孩子。柴扉(fēi):柴门,泛指简陋的房屋。 ③壑(hè):山谷。杜鹃:鸟名。传说为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凄切,如曰:“不如归去!” ④社燕:指春社时飞来的燕子。社:指社日,古代祀社神之日。汉以后,一般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⑤浣(huàn):洗涤。征衣:旅外远人所穿的衣服。 ⑥息机:摆脱世务,停止活动。 《送何遁山人归蜀》翻译 春风吹绿了树木,孩子们盼待你守候在柴门。古诗百科 远处山谷杜鹃声声啼鸣,前山已归来了你这出行的人。 到家正是燕子飞回的春社,下了马立即洗净旅衣的征尘。 终日徜徉你临水照影,摆脱一切世务,心境水一般澄静。 《送何遁山人归蜀》赏析 这是一首送隐者归乡的诗。一个春日,作者送友人归蜀,诗人先以想象之笔,写出友人的孩子们倚门候望父亲归家的情景。“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一联,为“寻常语,用之送归蜀者,独觉自然稳切”(陈衍评语),因杜鹃本为蜀地产物,其鸣声类似“不如归去!”方远山杜鹃啼鸣之际,何遁已返回乡里,此情此景,意味深长。后四句写友人归乡的时间与日常生活情景,且点明友人本为超然尘外的隐士,终日优游,临水照影,人与水一样清澈明净,更见淡泊宁静之致。 《送何遁山人归蜀》作者简介 梅尧臣(公元1002—1060年),字圣俞,行二,又称梅二十五。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梅尧臣因以“门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及建德、襄城知县等职。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赐同进士出身,为国子直讲,累迁至尚书都部员外郎。任河阳主簿时,受到钱惟演赏识,为之延誉,又受到欧阳修、尹洙等人推重,并与欧成为莫逆之交。梅是北宋诗__新的主将之一,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宋诗钞·宛陵诗钞》引龚啸语称其“去浮靡之习于(西)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多有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的篇章。诗风平淡含蓄。艺术上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著名主张。诗间有雄奇险怪之作。不少诗作过于古硬质朴,较少文采,亦多议论化、散文化倾性,平淡有余而情韵不足。《宋史》本传称其“善谈笑,与物无忤,谈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他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宛陵先生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cea132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