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川如画:郁达夫与富阳作家 作者:陆桂云 来源:《文化交流》2016年第08期 “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故乡的美景。穿城而过的富春江,孕育了富阳一城的文学丰饶。 2014年12月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上,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麦家曾深情回忆他少年时代第一次登鹳山听父亲讲述郁达夫的故事。他说:“那时候真没想到,郁达夫先生会与我的生命结下如此深的渊源,这么多年来郁达夫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诚如所言,强调性情写作、注重汉语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郁达夫,以他的感时、感性和放达的文学精神,培育、召唤了一大批富阳本土的文字英雄。 感召与浸染 1964年出生于富阳大源蒋家村的麦家,本名蒋本浒,曾从军17年,于1986年开始写作,文学成就早已众所周知。作为同乡,笔者曾在富阳聆听过他的一次谈心式的文学讲座,是别的场所所未见的。麦家说,自己不是那种才思敏捷的人,高中时代两堂课也往往完成不了一篇命题作文,而真正把自己带到写作这条路上的是阅读,是内在心灵的需求。他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阅读是一种寻找,寻找那本最适合你的书,如果哪个作家让你感觉特别亲近,那你就找到了心灵上可以交流的人,你可能就会少一份孤独,人的内心世界苏醒,文学也就因此产生。 成名之前,麦家有过一段长达16年的寂寞写作生涯,《解密》被退稿17次,《暗算》被退稿11次,其坚韧执着的程度不亚于他笔下那些智力超凡的人物。这位中国“新智力小说”和“特情小说”的开创者、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文学成就当然早已超出故乡富阳的范畴,已经享有国际声誉,但在当下故乡的天空,麦家无疑是一颗灿烂耀眼的星星,就像当年郁达夫先生所产生的影响一样,今天富阳本土作家群无疑也受到麦家书香精神的感召与浸染。 韧性与毅力 同为富阳大源人的方格子,本名应湘平,1967年出生在一个叫做“大同坞”的山村。由于家庭姐妹众多、生活负担重,方格子高中没有毕业就走上了谋生的道路;又由于这个早早懂事的农家女孩热爱读书,比邻家同样遭际的女孩多了一份对文字的格外敏感和眷恋,“阅读影响个人成长”,于是这份“不要去种田担肥,不要去拔番薯草”的意愿,被“我要当一个作家”的神秘梦想所替代。在生存和梦想的路途上,体格弱小、连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方格子表现出了她非凡的韧性与毅力,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地带,方格子发奋努力,不知疲倦地读书、写作,终于走到春暖花开的今天。迄今为止,方格子已在《收获》《人民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或被转载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d33a0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