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阅读法,高效解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摘要]症候阅读法是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高效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无疑处找有疑,最终层层剖析,推动思考,达成更深刻的领悟。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文本把症候阅读法传授给学生,由此我通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具体剖析作品中悖论、矛盾、反讽和空白处。症候阅读法既是对教师的锻炼和考验,也是新时代教育观的要求,更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症候阅读法 解读 辛弃疾词 文本解读一向是高中生的难点,不少高中生一拿到文章,阅读过一遍就草草了事,但一碰到相关阅读题却始终绞尽脑汁不会做或答不到点上。看似都看懂得背后,缺失的是一双发现疑问点的眼睛和一颗孜孜不倦探究到底的求知心。为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为此我们推出“症候读法”,力图借此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懂得质疑,不断深究,最终培养学生高效解读文本的能力。 所谓“症候读法”“就是在同一运动中,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包藏的东西展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 症候阅读法是一种带有强烈质疑精神和思考力的有罪阅读方法,关注到了阅读和文本、文本和内在意蕴的辩证关系,对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提取可靠的有效信息具有指导意义。 阿尔都塞在《读〈资本论〉》一书的绪言中指出,作品中写的畅达完美的地方,作者的意识形态潜藏的最好,读者很难发现问题。只有采用“症候读法”,找到作家叙述的盲区,即作品中悖论、矛盾、反讽和空白等处,“才能使这些空白显示出来,才能从已说出的文字中辨别出沉默的话语”。接下来,我们便从抓矛盾点、找悖论和挖空白点入手,高效解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抓矛盾点。 翻开本词,我们首先看题目,发现作者显然是登上“赏心亭”有感而作,“赏心”二字是心情愉悦欢乐的意思,以此命名亭子,想必是建亭之人,认为登上赏心亭,能够看到令人愉悦的景象。可我们发现词尾写得却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词人满腹心事,可是“无人会,登临意”,只好想着去唤取“红巾翠袖”,一洒英雄泪。 两相对比,显然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点:词人登上赏心亭,望着眼前愉悦美好的景象,却反而流泪了。为什么?学生不难理解,这必定会和辛弃疾内心的愁苦有关,可结合景物描写和情感的关联,加以细细解读。 二、找悖论 ?所谓悖论,是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作掩饰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本词中提到张翰“秋风思归”的典故,教材注释里强调是反用,表达了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张翰自私行为的蔑视。看起来似乎无懈可击,然而细细品味,我们还是会发现不少悖论:既然对张翰蔑视,为什么还尊称他的字“季鹰”呢? 通过找悖论,最终我们否定掉了反用张翰典故的可能,探究“休说”背后的无奈之意,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了其潜台词:不要再跟我提起张翰如何辞官回乡的事了,这真叫我伤心欲绝,谁不渴望回家?而我的家现在却孩子金人的铁蹄下备受蹂躏,我是有家不能回啊。而如果真的要实现回家的梦想,我必须披上我的战甲,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收复中原,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事。显然在作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之余,并不排斥张翰的行为,而这更能体现作者的一片爱国爱家的赤心,令人感慨不已。 三、挖空白点。 词中作者提到了许祀“求田问舍”的典故,一个“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表达了对许祀为官求利的一己之私的反对,然而这是不是就能说明辛弃疾他是不学许祀,没有“求田问舍”之心了呢?显然,如果不去挖辛弃疾的相关人生经历的空白点,我们很容易曲解辛弃疾的原意。 回顾辛弃疾在词中提到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那曾经上阵杀敌,亲率50位壮士擒拿逆贼张国安交付南宋朝廷激起的万丈豪情,然而他本以为可以一展抱负,收复失地,却被朝廷频繁调动,甚而赋闲。他看出了朝廷的苟安和对自己的猜忌,为求自保,曾对家人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并自号“稼轩”。显然辛弃疾是借“求田问舍”之名,为避祸多之实,实在不得已而为之。但他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和思乡之深却日日折磨着他,让他痛苦、惭愧不已。 由此,通过挖辛弃疾的相关人生经历的空白点,我们不再简单粗暴地体会辛弃疾在词中暗示的情感,而更能领会他在复杂环境下,在生存和理想的冲突下,在朝廷偏安一隅和国难家仇的强烈撞击下内心的痛苦、矛盾。 培根说:“这世上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一篇好文章不缺乏深刻的意蕴和内涵,需要的是我们敢于质疑,不断剖析,最终深刻领悟。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设置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的疑问,然后层层指引,并对那些敢于质疑的学生予以肯定和鼓励,带动班级培养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形成良性循环的班级氛围。 指导学生用“症候读法”提升文本解读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锻炼。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提升解读能力,这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徐礼诚.《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2015,第4期 [2] 高君卿.《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上半月),2012,第9期 [3] 韦珺.基于善“育”的精“教” ——探析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科学咨询,2020,第19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50706f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