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万小时成为专家

时间:2022-07-25 06:10: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万小时成为专家?

胡昱 第一财经周刊 2014-03-03

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可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一个人的职场生命有限,应该把一定的时间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上。

200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和同事们撰写了一本‚天才训练手册‛认为天才是可以靠后天训练出来的。2008年,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援引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他撰写的畅销书《异类》(Outliters)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可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1万小时定律‛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起码需要1万小时的反复练习。但也有很多人反对1万小时定律的说法,认为它侧重于重复性劳动,仅限于在某些特定的学术层面使用,并且受制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在职场上,我们一般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叫做3年做熟、5年专家、10年领袖。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强调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对公司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职场生命有限,应该把一定的时间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上。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那么在不同领域应该如何正确地做出努力?如何用1万小时定律的原理来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如何合适地设定职业目标?《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和凯捷咨询中国区战略及组织转型业务总监韦玮,以及通过公司人的具体案例来分析1万小时定律在职场上的运用。



1万小时练习并非是普通的常规练习,而是一种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以适当的难度在自己的能力边缘,通过不断犯错而获得精进的技能的一种练习。

A 时间不是主要标准

普通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所以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大约为40个小时。由此推算下去,一个公司人每年大约工作1920小时,因此,1万小时定律就意味着:在一份工作上至少坚持5年,你也许就可以达到行业内的专家水准,这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的专家们常说‚5年不辞职‛的原因。 事实上,格拉德威尔在他的书中提到的1万小时练习并非是普通的常规练习,是一种设定了清晰的目标,以适当的难度在自己的能力边缘,通过不断犯错而获得精进的技能的一种练习。格拉德威尔称之为精深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而不少对1万小时定律持怀疑态度的人通常都忽视了‚精准‛。

所以对于公司人来说,从业时间并不是衡量行业经验的主要标准。例如,在寻求升职或者跳槽的过程中,决定简历上的‚5年市场部经验‛这一条到底值多少钱的,是你在5年的市场部工作中收获并得到大幅提高的业务能力,而非仅仅是5年这个时间节点。5年如一日地在市场部门做最基础最琐碎的工作相比,一直在不断地回顾总结并提升工作技巧方法的公司人的职场竞争力显然要更强大。



1




有两位公司人分别在职场中累积了将近1万小时和2万小时,他们的经验也许能说明这个问题。

吴峥刚刚经历了一次升职,从用友软件U9事业部的部门总监变成PLM事业部的研发副经理。这是他加入用友5年来的第4次升职,晋升速度快于同一时期进公司的同事。2008年刚加入用友的时候,吴峥被分配到U9事业部的核心做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工作,积累经验,他给自己定了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把工作完成分为几个等级:完工、提前完工、完成得很精彩、完成并做到了标准的程度—吴峥要求自己做到标准。‚就是要成为别人的榜样。‛

吴峥认为,做软件开发对自己的要求必须高一些,做出来的产品不仅算法要好、性能要好,应用性也要好。‚我要做到怎么测都没有BugBug就是我的耻辱。所以他总是比别人提早上班,又推迟下班,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能工作16个小时。所以在3个月的实习结束时,吴峥就拿到了优秀员工奖,1年之后又破格升职成为了高级工程师—在用友,做到高工一般需要4年到6年的时间。吴峥说:‚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我都习惯多想问题,考虑这个产品的未来在哪里。‛ 资深销售经理赵欣已经在汽车销售行业工作9年,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沟通,一方面帮汽车制造商参考车内配置,一方面在公司内部进行资源调动和方案制订,然后进行报价,签订合同以及帮助项目的实施。‚总的看来我已经付出了将近2万小时的努力,但如果只工作不思考,可能只能到达熟练的程度,要在这个行业真正精通,需要不断琢磨。‛赵欣说,‚就是在做完一件事后花点时间去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做什么努力会改变结果,类似这样。‛ 吴峥和赵欣的职场轨迹践行着1万小时定律的核心内容—反复练习不是指花1万个小时机械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在这1万个小时里面,不断地刷新对技能目标的认识,并提升自己思考练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职位上,把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持续足够多的遍数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固然重要,但工作的难度系数也是应该是被着重考虑的,这才是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做各种年度总结或者述职报告的时候你可以问一问自己,花掉的时间能跟我的职场竞争力的提升匹配吗?

B关键在于突破舒适区

最先通过实验提出‚在卓越者中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这一理论的埃里克森把人需要学习的内容归类到一个嵌套的圆环里(见下图)最里面一层是‚舒适区‛是练习者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举例来说,如果你有能力在1个小时里跑完10公里,那么每次跑步都在1个小时里跑58公里的感觉都属于你的舒适区。外面一层是‚恐慌区‛,是练习者目前不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准,这就好比要求你每次都用1个小时跑完15公里,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进而对持续练习产生抗拒心理。这两层中间则属于‚学习区‛,只有持续在学习区里学习,才会得到有效的进步。



2




1万小时定律的关键就在于每一次练习都要突破舒适区,使得自己对已经掌握了的技能不断变化并改进。所以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区很重要。对公司人来说,在刚入职、刚升职,或者刚跳槽到一家新公司的时候,对学习新的工作技能或者管理经验会有很大的兴趣,而一旦能力达到舒适区和学习区的边缘,有些人就开始满足于此,不愿意继续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公司人总感觉找不到更好的职业上升通道,而不得不频繁跳槽的原因。 德勤招聘总监王文佶就认为,1万小时定律对公司人的意义主要在于专注某个细分行业的重要性,每个人的职场生命是有限的,频繁地更换行业和跳槽会使公司人的竞争力下降。专注于适合你的细分领域,另外花时间进行研究,找到自己的‘卖点’,并持续努力,从而在专业领域形成知名度,是公司人使用1万小时定律的方法。

大部分状况下,在舒适区练习相关技能的目标只是让你把完成日常工作的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变得连续而自动化,形成条件反射,也就是成为所谓的‚熟练工‛。但是,如果能够把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加入更新的理论或者技能,进而达到可以自由地使用其中的每一个部分时,才算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好手。



C 得善于进行阶段性总结

当然,1万小时定律也并非是万能灵药,5年时间不短,算上各个方面的付出,在你决定尝试这个做法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它为你带来的机会成本风险。因此,段性地对自己做过的事进行总结,把事情‚想通‛,有助于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也是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部分,这也是许多公司配备导师制的原因所在。毕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你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随时在旁观察,并给予一定的反馈,尤其是当你做错的时候,更需要有人及时帮助你纠正,以免陷入误区,把刻意练习变成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尤其是职场经验不够丰富的公司人,只有在导师的帮助下,你才能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并且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最终实现一旦发现出错,就能迅速进行自我纠正。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尽量多地听取你的直属上司、同事和HR的看法和意见,有助于你尽早纠正错误的方法。另外,在工作中你还需要适度的完美主义,在通向完美的过程中才能激发你反复练习工作技能的激情。 凯捷咨询中国区战略及组织转型业务总监韦玮则认为,做合适的职业规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未必要拘泥于1万小时。因为个人本身的素质和才能不同,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例如同样是数据分析的工作,一个擅长数理逻辑的人和一个普通人想要成为专家,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程度也是不同的。较为复杂的工作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以财务工作举例,做好Accounting可能只需要2000小时,而做好Controlling可能就需要2万小时的时间。因此找准自己擅长的领域再努力很重要。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9e614fb7360b4c2e3f64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