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桃”与“菊”

时间:2022-08-09 04:1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词里的

作者:杨华 王祖彪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9

内容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有着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一向与文人都有不解之缘。在古代文坛中,花因人而名,人以花而传者不乏其人,陶渊明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本文试以其选入教材中的《桃花源记》与《饮酒》为例,分析这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桃花 陶渊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有着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一向与文人都有不解之缘。在古代文坛中,花因人而名,人以花而传者不乏其人,陶渊明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其作品、入选初中教材的《桃花源记》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副美轮美奂的桃林美景,造就了一个外桃源的永恒传奇;《饮酒》诗(其五)那会意南山的东篱采菊,成就了一段黄菊晋人的千古佳话。轻轻撩开那绚烂亮丽的面纱,我们看到了一个抑郁而鲜活、卑微而不朽的灵魂。

桃花:嫁与东风春不管

千百年来,世外桃源成了无数人向往的人间仙境,文章开端,作者就描绘了一个娴静美好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并以此做铺垫,引出一个理想的所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没有战乱纷扰,没有剥削压迫,人们安居乐业,和睦有好,是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之境,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同社会。

陶渊明用桃花林来为这个人间仙境进行烘托造势,可为何要虚构这样一个幻想的桃源世界呢?东晋王朝,极端荒淫腐败,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国家濒临崩溃。同时,朝廷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特权。因而年轻时的陶渊明,尽管有着猛志逸四海大济苍生之志,但他是寒门之士,必然壮志难酬。加之其性格耿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很快就成了官场上的异类。于是,仅当了81天彭泽县令的他,便于义熙元年(405年)辞官挂印,从此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在田园生活中,他对农村的现实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的体会。元熙二年,刘裕弑君篡位,建立南朝,这更激起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在无可奈何中,他只好借助文学创作来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桃花源记》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问世了。

陶渊明为何独独选取桃花这个意象呢?从他所处的时代上溯,桃树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较早。据《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桃林),又《山海经·中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27a30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