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鸿雁 鸿雁,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大型候鸟,也叫“大雁”。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域都可以看到雁阵飞过的景象。正因为如此,它被人们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1.借代书信 鸿雁作为书信的代称,典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从此,它就成了书信的雅称。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希望远道而来的鸿雁能够带来友人的消息。诗人对李白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人看到大雁飞过,而自己却无缘读到“锦书”,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寄托思乡 鸿雁定期往返于南北方,使许多滞留外乡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限忧思。诗人借此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隋朝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诗人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借此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唐代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也生发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慨。 3.流离之苦 鸿雁常常和贫苦百姓联系在一起,“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即是明证。它最早出现在《诗经·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看到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便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又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也是百姓流离失所的生活。 4.孤寂之情 大雁总是结队迁徙,在途中经常会因受到猎人射击等而使有的大雁掉队,成为孤雁。“孤雁”“孤鸿”“断鸿”成为孤寂、孤傲的代名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孤鸿是苏轼的写照,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训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 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 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 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 相望长吟有所思。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从体裁上看,它是一首诗。 2.诗的颈联写得很好,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上期《鸿雁》参考答案: 1.赠别七律(七言律诗)2.可供选择的角度:炼字(如“并”“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衬托(以归雁、断猿衬托诗人的感情);等等。参考示例:颈联描绘了一幅友人分别的画面:两位迁客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贬谪之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2d4be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