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思维模式

时间:2023-01-04 04:35: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字塔”思维模式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天生的语言”,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反映。 一、语文教师思维状态出现偏差的后果 1.不是同课异构的同样一节语文课呈现不同的质量,其根源之一就是教师思维特质和过程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课中体现的教学重点及所达到的目标和教案预期有差距。通常教师评价自己的课时,不能用一种评价量表便捷地对自己的课进行有效评价。

2.一些教师的发散性思维容易演绎成:思维过程的随意化,缺少科学性。

以上问题就是教师没有优化自己的思维,思维常处于欠缺系统化逻辑性状态,偏离了教学目标。其表现形式又各有不同。①只重第一层目标:“双基”培养,强化工具性,忽视语文课多功能性,缺乏人文性熏陶。②轻视第一层,重点放在第二层:文学审美,就会出现架空分析现象,学生的语文“双基”培养会出现弱化现象。③教师思维直奔第三层:文学审美泛化成文化审美,就有可能将语文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甚至变成花哨的表演课。 二、金字塔思维模式的原理及其作用

1.科学依据有4点。①认知心理学家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告诉教师尽量将任务要点



1


归纳成三条是最容易记住的。②形象化图形结构更利于教师高效规整思维。③语文教学以“选文”为基本施教单元,一篇“选文”就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④对教师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教师控制表达思维的顺序和重点是做到清晰授课的最重要的行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提出总结性结构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分层思想。所以笔者借助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教师应该构筑科学思维导图――“金字塔”思维模式。

2.概念界定:金字塔原理既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课程模式,即由语文学科特点和沟通思维特点而生发的基于科学高效思维模式基石之上的一种语文课程设置模式。这是逻辑学在语文学科上的应用,阐述教师授课过程的思维组织原理,能有效帮助教师掌握思考问题的关键方法,养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轻松构建思维导图,从而科学安排语文课内容。这是处理授课中教学重点不清问题的新方法。字塔原理强调:“三维目标”明确,逻辑递进,科学规划课堂思维。 3.具体操作有5个方面。①在上课时,教师大脑中要先有金字塔结构图,然后再把教学任务一层一层地在金字塔立体思维结构图中展开。②每一层中的内容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形成立体化结构。教师将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和任务分层想清楚,才能讲清楚。③安排课程结构:“自下而上”的逻辑顺序,逐层推进,并呈金字塔形。上层是对下层的提炼、概括,下层是上层的基石。④内容要系统化,思考教学任务要从空间、时间、重要性方面考虑,体现不同的比重,呈现金字塔形。”金字塔”思维导图可以针对不同班级、课文,灵活操作,分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3fe58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