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与世界各国硅谷的差异

时间:2023-01-04 04:42: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关村与世界各国“硅谷”的差异

马守知(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 455000

中关村离真正的硅谷有多远? 中关村能成为下一个硅谷吗?

中关村,地理位置上是指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环抱而成一个区域。一九八零年,从中科学物理所的陈春先在此办起第一家公司开始,二十年来,中关村涌现出一批很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关村也成为中国高科技特别是IT行业的代名词。人们常把中关村比喻为“中国的硅谷”。确实,中关村与美国硅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硅谷有两所著名的大学,斯坦福和伯克利,中关村有中国科学院、北大和清华;硅谷有英特尔、惠普等一批美国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中关村有联想、方正这样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硅谷以科技见长,中关村则是电子一条街;硅谷是工程师的乐园,中关村是中国大批人才的聚集地„„随着新世纪脚步的临近,人们不由的发出这样的疑问:二十一世纪,中关村能成为第二个硅谷吗?

结论一:中关村成为硅谷为期不远。

硅谷有两所著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中关村有北大和清华;硅谷是工程师的乐园,中关村也是工程师的聚集地;硅谷有IntelHP等一批美国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中关村有联想、方正等著名企业;硅谷以科技见长,尤其是信息产业,而中关村则是电子一条街。

结论二:中关村离硅谷尚有相当距离。

硅谷的惠普、英特尔、思科等一批企业的市值,是许多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无法比拟的,而联想、方正每年的营销收入、纯利润以及市值目前与这些公司还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硅谷有一整套的研发系统,风险投资自成体系,而中关村还主要是一个信息产品的集散地,一个信息产品的贸易中心、销售中心、市场中心。上述两个结论的前提都是事实,一些说法无疑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关村和硅谷之间在文化、人才、创新方式、投资机制、学校参与等很多方面的巨大差别。别忘了,连美国东部都没能学成硅谷。所以想效法硅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彻底理解硅谷的文化、机制。 一、 关村和硅谷的差异

.机制差异

中关村在某些方面虽然和硅谷很象,但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是他们的机制差异,这包括税收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硅谷的企业,创办初期,一般都不购置自己的办公楼,因为房地产的税收高,反之,中关村的企业,很多有自己的大楼;硅谷的企业,没有大学办的,他们大多是国外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合伙创办的,而学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来协调师生开发的技术和应用技术公司的关系,老师和校方谈好价钱,知识产权办公室再授权给企业,避免知识产权的失控。中关村的大企业,常有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背景,例如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等。但是在中国学校没有这种专门的部门,据一位清华教师介绍,他们投入一项技术的研究时间和使此项技术走向市场的时间比是一比十,大大地浪费了时间。 .文化差异

硅谷有非常独特的硅谷文化,例如,硅谷的创新文化常常被以为是技术的创新,而事实上则是一种市场的创新,在硅谷,资本市场的整合力量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硅谷聚集了美国风险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它的风险投资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咨询和服务并帮助公司建立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在硅谷建立三年前就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法规、政策和法律,使硅谷有相对完善的游戏规则,不会出现盗版侵权、人员流动混乱等现象。虽然硅谷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可能为零,但企业却能发展的得很好,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美国法律手段和侵权手铐的作用。中关村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很低,由于法律不够健全,执行不利,跳槽现象及为正常,企业自身人事制度中缺乏信誉环节和用人挖墙角等污染社会公德的做法也是技术人员流动不规范的间接原因。

.技术和市场意识差异

目前中关村和硅谷的差距还很大。硅谷的每一家公司,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即绝活,而中关村的企业在这方面要逊色好多,企业普遍技术含量不高,还不能算是真正的IT业;硅谷的产品经营里资



1


本市场发挥重大的作用,同时硅谷人强烈的全球化意识也是中关村人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硅谷人是华人或华裔,一部分人已经相当成功,这就在硅谷和中关村之间建立起一座新“金门大桥”,成为国内IT企业连接国际市场的有利优势。联想电脑公司的李方博士认为,中关村的人才结构不合理。 二、 关村与硅谷以外的“硅谷”的比较

在硅谷以外还有哪些“硅谷”呢?在美国国内,有波士顿地区、休斯顿地区、华盛顿地区的北弗吉尼亚地区等等。在美国国外的比较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中国台湾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其中中国台湾新竹和印度班加罗尔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与硅谷的密切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是硅谷的延伸。

(一)、与台湾新竹的比较

新竹的例子很有意义。1988年的时候,新竹科学园区还不太成功。90年代以后,由于大量的留美学生回归,使得新竹成为一片新天地。六七十年代很多留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公司工作,其中在硅谷的也不少。当时被认为是“人才外流”。到了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做到高层管理人员(总裁、副总裁、部门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的职位。到了90年代初、中期,不少中国台湾留学生回台湾办公司,有些还两边跑。他们创办的公司,多与美国和硅谷有密切联系——不仅在产品和技术上,而且在市场和想法上——结果信息非常流通。现在再也没有人抱怨“人才外流”了。实际上现在是人才国际大循环。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国台湾的新竹成为在美国国外与硅谷最为接近的“硅谷”微软的人在回顾他们的创业史时曾说,他们是骑在IBM这头熊的背上发展的(riding the bear,当时他们只能骑到IBM上。中国台湾新竹现在就是骑在硅谷这头熊上。

(二) 与韩国的比较

拿中国台湾与韩国比较更有启发意义。韩国有高科技发展上是另一个路数。它是购买美国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买回来之后就自己开发,韩国强调自己的品牌。韩国也有很多人留学美国,但毕业后就回国,与美国企业的联系不深。

(三)、以色列何以成为中东硅谷?

人才、资金和国家的扶持使科技企业在以色列茁壮成长。

以色列之所以成为中东硅谷,原因之一是这个国家的650万人民具有独立和喜爱冒险的性格。Fisher说: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他们不惜受苦,不怕失败。不断展现自己才华的意愿是形成今天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以色列帮助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是风险投资家,他们提供了大量投资。

在军队中积累经验;虽然以色列不存在大量本地企业用户来维持新生公司的发展,但它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消费群体:军队。

政府的帮助;文化背景和军中服役是以色列高科技行业的两大支柱。但是Fisher说,影响以色列科技行业发展的还不止这些。IBM英特尔、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出现,对以色列进入全球科技版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与印度的比较

近年来,印度的班加罗尔有很大的发展,原因是许多硅谷的公司去那里开公司。印度劳动力比中国便宜,而且工程训练和教育良好。另外印度还有三个优势:

1.英语是他们的母语。

2.印度与硅谷有12个小时时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硅谷,如果一个客户有一个软件问题,

晚上5点钟送到公司去,第二天上午9点钟就可以来取。因为硅谷的下午5点钟正好是印度的早上5点钟,所以一个电子邮件过去,那边晚上9点活儿就干出来了,正好是硅谷的第二天早晨9点。由于印度的这些优势,使得硅谷的公司愿意去印度投资。

3. 干预最小化的产业政策。成功的产业政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软件外包服务的迅速崛起。

除了为软件业外包服务提供了优惠的免税政策外,印度政府在企业界强烈呼吁下,对这个市场采取了“最大宽容度的不干预政策”。这被相关企业普遍看作是印度软件外包服务得以崛起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 中关村要成为中国的硅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任何一个想要使自己成为硅谷的地方,都必须考虑怎样创建这样的创业环境。当然,完全照搬硅谷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73b10a581b6bd97f19ea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