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外婆随笔:外婆是点亮希望的一盏灯

时间:2023-05-02 22:34: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记忆中的外婆随笔:外婆是点亮希望的一盏灯

在那火红的六十年代末,正值年少的我回到福州市外婆的家,有幸地和外婆生活了半年多,岁月流逝,外婆的声声嘱托仍铭刻心中。

只记得外婆身着蓝色的工服,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年轻的额头却留着几道岁月碾过的痕迹。她容光焕发,慈祥可亲,谈笑间让人感觉如沐浴在初春的阳光中。

舅父、母亲住过的屋舍均摆放着不同的书柜,上面竖着琳琅满目的书,墙上挂满舅父和母亲荣获的各种奖状。外婆与我常唠叨着他们的往事,以屋里书籍和奖状为荣,希望我住何效仿。不过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曾发生过一件事:

我问外婆:“老祖宗,什么是希望’?

她微笑地说:“希望,希望不就是人生道路的那盏灯嘛。”随后与我搭讪细说:“长大后你就会知道,灯的光芒就好比人的希望,而油就是人要为自己的希望所付出努力和奋斗。如果光有希望而不付出劳力和奋斗,就像没油的灯、那希望只是一种空想,甚至是幻想。总之,希望是人生理想的那盏灯,实现它仍需靠自己。”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名句:“其实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好比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然而,外婆点亮那盏灯,它不仅伴随着舅父和母亲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而且照亮了我们健康成长的人生道路。

20世纪50年初,那盏灯成为舅父学习工作好伙伴。那时,舅父是福州一中高才生,由于家里生活拮据,致使他童年时营养不良造成体弱多病。但他以坚强的毅力,经过勤奋努力,终于如愿如偿地考上国内一家名牌大学的政史系。从大学毕业后,他便回到福州市某局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从科员,升任科长、副局长、局长。他把美好的青春岁月,一年又一年情倾政坛,汗洒岗位,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开拓创新的务实作风,带领班子科学管理,开创了一代政治清明。““””期间,被扭曲的中国,多的是冤案枉案,舅父被诬陷“里通外国”。所谓的“专案组”不去查阅档案,却忙着从舅父与一


名定居香港副局长来往信件而定性定罪,使舅父蒙受多年了牢狱之苦。_,舅父被平反恢复名誉,他义无反顾将有生之年投入为党为人民工作中,直至病逝。

20世纪60年代中,那盏灯成了母亲“支边”的“启明星”。随父亲哈尔滨转业回广东后,母亲毅然放弃安排广州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主动申请到当时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徐闻县参加援边工作。从此,在徐闻的山间水边、田头小道便留下母亲来来往往的脚印。她头戴着竹笠,身背着“红十字”药箱,一切都像当年电影“春苗”中女赤脚医生一样走村串乡,为当地群众送医运药,与父老乡亲交朋结友,群众亲切地称她“大姐”,老年病人则认她做“闺女”。她在锦和、前山、和安这些贫困的乡村卫生院一呆就是十多年,曾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使许多生命得到延续,还经常为困难患者垫付医药费,被农民们称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回到县防疫站,母亲每天接诊病人几十上百,在徐闻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她用善良的心,回春的妙手给病人送去温暖,送去健康。退休年轮,由于她在群众中的名声,仍被留在门诊部重新穿上白大褂,直至病倒在岗位上。确诊为晚期胃贲门癌后,母亲忽视了自己的健康,顽强地与死神搏斗,没有停止救死扶伤工作。在她生命的烛光行将熄灭时,她仍用尽全部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一方天空。母亲从医几十年,始终表现出一种更平凡而超越的境界,她水一般平淡的真情。从北国到大陆之南,从部队到地方,穿过的白大褂不知有多少件,旧了、黄了、但在人们心中,白大褂永远只有一件,清白、温暖、贴心......

20世纪80年代初,那盏灯成了照亮我们后辈人生旅程的好教材。那年秋天,我怀着美好的愿望从校门踏进母亲援边的这片红土地,成了县医院一名医生。而对那简陋的设备、就医的差环境,我就有一种不安感和压抑感,我的美梦被现实碰撞破灭了,我的心躁动了起来。但鼓舞我的、使我欣慰的人——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与默默无闻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我的母亲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让我学到许多做人的好品德。于是,我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总是以一份仁爱之心和关爱之情对待病人,视病人为亲人,无私奉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bd2f23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1.html